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3-19 总第39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3-19 总第397期
返回上层

总第397期

发布时间:2015-03-19

循环

标题导航

预防卒中要补叶酸?

发布时间:2015-03-19来源:《医师报》作者:董杰  阅读: 58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ACC 2015年会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公布了由其领衔的CSPPT研究结果,对2万余例中国高血压患者平均4.5年随访显示,在降压治疗同时补充叶酸,可以显著降低首次卒中的风险。研究结果同时在线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JAMA. 2015年3月15日在线版)

多年来,西方国家进行了多项研究来探讨补充叶酸对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但结果均为阴性,而霍勇教授的这项研究却改变了这一状况。

霍勇教授指出,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因此卒中的一级预防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将为我国推进以控制H型高血压为核心的卒中一级预防提供更为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该研究结果不仅适用于我国人群,还可推广至全球其他国家。

研究显示,平均随访4.5年后,与依那普利组相比,服用含依那普利10 mg和叶酸0.8 mg的单片复方制剂组,首次卒中发生风险(2.7%与3.4%,图1)、首次缺血性发作(2.2%与2.8%)、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3.1% 与3.9%)均显著降低。

该研究于2008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江苏和安徽两省32个社区共纳入20 702例原发性高血压,且无心肌梗死和卒中的患者,是世界上首次针对高血压患者补充叶酸预防卒中的大规模、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根据MTHFR C677T(H型高血压相关基因)基因型将受试者分层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依那普利叶酸单片复方制剂,对照组仅服用等剂量依那普利。

blob.png

同期述评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eir Stampfer教授和Walter Willett表示,该研究结果非常显著,且该结果可能因患者依从性不足等原因,还未完全展示补充叶酸的真实效果。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Heather L Gornik 教授认为,该研究令人非常惊讶,因为既往相关研究结果均为阴性。该研究表明,在中国,除控制血压外,预防卒中发生还可通过还可通过补充叶酸来实现。

心肌梗死存活者患癌风险显著增加

丹麦学者报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经历过心肌梗死的人患癌风险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发作6个月内尤其明显,其中肺癌和膀胱癌风险最高。

研究发现,随访17年后,心肌梗死存活患者中癌症发生率未173.5/万人年,是对照人群(85.2/万人年)的2倍。

研究还显示,心肌梗死发作后第1个月内患癌风险最高,是普通人群的3倍(RR=3.02)。尽管患癌风险稳步降低,但直到心肌梗死发作后6个月仍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30~54岁的中青年心肌梗死存活患者患癌风险最高(RR=1.44)。年龄越大的心肌梗死存活患癌风险越低:55~66岁组增加19%,70岁以上组仅增加5%。在所有癌症中,心肌梗死存活患者患肺癌和膀胱癌的风险最高,分别较普通人群增加44%和31%。

尽管这项研究还有很多的局限性,但研究者认为,心肌梗死存活患者患癌风险增值得更进一步关注。他表示,未来的研究应该观察癌症死亡数据,及各种心血管用药对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影响。

PRECOMBAT 5年结果:

PCI与CABG治疗左主干狭窄长期预后相似

PRECOMBAT研究1年结果显示,对于无保护左主干冠脉狭窄患者,PCI预后不差于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ACC 2015会议上,研究者报道了该研究5年结果,对行PCI或CABG的无保护左主干狭窄患者,其不良性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研究显示,5年时,PCI组和CABG组死亡率分别为5.7%和7.9%(P=0.32),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0%和1.7%(P = 0.76),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7%和0.7%(P = 0.99),此三项均无统计学差异,为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PCI组高于CABG组,分别为11.4%和5.5%(P= 0.012)。

研究表明,5年随访时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主要终点的单一组分结果低于预期,除靶血管血运重建其他结果均相似。

研究纳入600例患者。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或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在内的复合终点)。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