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时还是一位住院医师。已经在临床摸爬滚打接近两年,接诊、写病历、开医嘱,四大穿刺是家常便饭。师兄、师姐们说,考试对于学医数年的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很高的门槛。然而,这项考试让我认识到它特殊的意义。
在那一年,我所实习的那所医院,经历了一场轰动一时的“非法行医”风波,起因就是有家属认为“无照行医”的研究生不应当参加临床工作和抢救。当时身为每天累死累活的“住院医”,大家心里是颇感愤懑的。然而,在法律面前,大家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尴尬的身份,只期待着考试快点到来。
理论考试在7月份进行。考完最后一场,在回学校的地铁上,到处都是同来参加考试的准医生们,大家有的嬉笑,有的沉默,很多人在讨论考试的题目。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看上去40岁左右的中年男士,络腮胡子显得成熟稳重。我没想到他也是参加这个考试的,当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担心他作为旁观者笑话我们这些叽叽喳喳的“准医生”们。他突然问了我一句:“兄弟,你觉得今年的题难不难?”我有些诧异,说有点难,但还行,毕竟及格万岁嘛。他说:“我觉得挺难的,今年估计又没戏了。”进一步的交谈,我了解到,他是郊区卫生院的一名医生,目前是执业助理医师,考执业医师已经七年了,都没能通过。他说,平时工作非常忙,再考两年不过也就放弃了。
他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我了解到,医师资格考试的总体通过率并不是非常高。医生,一个最普通不过的职业,其实有多少人对他魂牵梦绕呢?一个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背后有多少人在需要他的忙碌呢?过了几个月,完成执业注册之后,当我开立医嘱终于不用在自己的签名前划一条斜线等着上级医生盖章时,突然有了一种压力,这不再是考试,也没人给打分,但却承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从医多年之后,我认识到,更多的临床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些问题等着医生去探索、去总结,但万变不离其宗,医生之所以能成为医生,是因为他们有基本的知识和素养,有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个底线作为保障,这也是每一个医生精益求精的基础和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