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5-14 总第40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5-14 总第404期
返回上层

总第404期

发布时间:2015-05-14

循环

标题导航

诊室外血压测量金标准

发布时间:2015-05-14来源:《医师报》作者:张璐 郭芊卉 李燕  阅读: 404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当前高血压指南及专家建议,在诊室血压测量后,最好采用家庭或动态血压监测进一步明确血压状态,筛查白大衣性或隐匿性高血压,但到底应优先采用家庭血压还是动态血压监测来诊断高血压,目前仍不清楚。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燕教授等近期研究显示,24 h动态血压监测是诊室外血压测量的金标准,应被推荐为诊断高血压和启动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首选方式(Hypertension. 2015年4月13日在线版)。


背景

探求准确评估与诊断高血压策略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启动依赖于对血压水平的准确评估。根据诊室和诊室外血压测量,患者可分为4组:正常血压(诊室和诊室外血压均正常)、白大衣性高血压(诊室高血压而诊室外血压正常)、隐匿性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正常,但诊室外血压升高)和持续性高血压(诊室和诊室外测量均为高血压)。隐匿性和持续性高血压伴随着较高的心血管风险,而白大衣高血压的风险则较低。

对于隐匿性高血压和持续性高血压患者而言,及时启动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可能局限于随访和生活方式改善等保健措施。因此,一些高血压指南及专家建议,在诊室血压测量后,最好采用家庭或动态血压监测进一步明确血压状态,筛查白大衣性或隐匿性高血压,但到底应优先采用家庭血压还是动态血压监测来诊断高血压,目前仍不清楚。

因此,作者团队最近研究比较了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诊断高血压的一致性,目的是要提出一个能准确评估血压,可靠地诊断高血压的血压测量策略。


结果

诊室血压联合家庭血压低估四分之一患者心血管风险

该研究从上海市瑞金医院高血压门诊连续招募831例未治疗的门诊患者(平均年龄50.6岁,女性占49.8%),邀请其进行诊室血压(间隔1周的3次访视)、家庭血压(连续测量7 d)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

根据诊室和家庭血压测量,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和持续性高血压的人数(患病率)分别为61例(10.3%)、166例(20.0%)、162例(19.5%)。如果采用8AM~6PM的日间血压进行分组:家庭血压诊断的血压正常组442例中有179例被重新定义为隐匿性高血压组;白大衣高血压组有44例被重新划分为持续性高血压组;隐匿性高血压患者中有24例被重新定义为正常血压;持续性高血压组有9例重新定义为白大衣性高血压组(图1)。就整个研究人群而言,使用动态血压进行重新分组后,33例(4.0%)患者心血管风险降低,但223例(26.8%)患者进入了风险更高的高血压类别。

多元校正分析显示,在被重新分类入更高风险组的患者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0.6%)和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0.30 m/s)明显增高。这两个反映靶器官损伤的参数以及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均与被重新分类为高风险的高血压类别成正相关(P≤0.048)。


blob.png



意义  24 h动态血压监测应为诊断高血压和启动药物治疗首选

总之,24 h动态血压监测是诊室外血压测量的金标准。该研究表明,与根据诊室血压联合日间或24 h动态血压进行高血压分组诊断相比,诊室血压联合家庭自测血压会低估超过25%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主要原因是漏诊一些隐匿性高血压。同时,这些被低估了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呈现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和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增加等靶器官损伤。

该研究提示,24 h动态血压监测,而非家庭自测血压,应被推荐为诊断高血压和启动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首选方式。当然,家庭自测血压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不适感,因此,其可能更适于长期降压治疗疗效评价。而且,在24 h动态血压监测尚未普及的卫生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家庭血压监测可能仍是必要的选择。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