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发展,是一个历经漫长岁月、不断积累与沉淀的过程。审视现代医学的演进轨 迹,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凝聚了众多前辈们无私的奉献与不懈的努力。而在这片璀璨夺 目的医学星空中,威廉·奥斯勒医生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星辰之一,他崇高的医学人文精神, 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切缅怀并努力学习。
“好医生治病 伟大的医生医人”
奥斯勒明确指出现代医学领域所 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首先,由于缺 乏历史洞察力,医学发展在回顾过去 和吸取经验方面存在显著局限性。其 次,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隔阂和断裂, 阻碍了医学实践中理性与情感、技术 与人性的和谐统一。此外,技术进步 与人道主义的背道而驰,凸显了现代 医学在追求高效和精准的同时,坚持 其服务人类健康与福祉的初心的艰难。
至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奥斯勒 用一生践行着他的观点——“好医生 治病,伟大的医生医人”。
1884 年,奥斯勒应邀担任宾夕法 尼亚大学临床医学系主任。在费城, 他积极倡导床边教学法,并建立了实 验室,激励学生们亲自检验患者的痰 液、体液和排泄物,以便从病理学角 度对疾病进行诊断;1889 年,他与同 道创立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 院;1892 年,他出版的《医学原理与 实践》堪称现代临床医学最重要的教 科书。奥斯勒始终鼓励学生以患者为 中心,走出教室和书本,直接与患者 接触,通过与患者交流和观察患者的 体征来掌握医学知识,并总结了临床 医学教育三部曲——“始于患者、引 申自患者、终于患者”。
“守住纯良的宁静 理性应对医患矛盾”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经历着 飞速发展,医疗技术也日益智能化。 尽管我们能够使用比奥斯勒时代有效 得多的药物,更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 痛苦,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治疗和关 怀,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与尊敬反而 变少了,甚至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 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对于医患关系的处理,奥斯勒也 给出了他的应对方案——守住一片纯 良的宁静。在应对任何危机时,保持 内心的宁静是医生最为关键的品质。 具备这种品质,医生才能在面对患者 病情的快速变化时,专注于医学的专 业判断。奥斯勒认为,在遭遇微不足 道的冒犯时,应学会以沉默回应,用 无声的品质化解有形的愤怒,并将注 意力集中在工作上,从而内心自然宽 慰。当患者无理取闹时,医生应保持 平和的心态,去宽容那些因病痛而情 绪失控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奥斯勒认为,培 养医生宁静的内心的唯一途径是文学 阅读——他常年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 但热情并未被日复一日的辛劳所消磨, 每日工作结束后,无论时间多晚,他 都坚持阅读至少 15 分钟,这一习惯贯 穿其一生,累积阅读书籍数千本,藏 书量达八千余册。他提倡医学生每天 花半小时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并列 出“医学生必读书单”——《医学生 枕边书》,以期给大家以启迪。 “认真倾听 患者会告诉你正确的诊断”
“医生要去感受患者的爱与喜悦, 以及忧伤与痛苦。”奥斯勒曾强调:“与 患者交谈,患者的言辞中隐藏着诊断 的线索”“认真倾听,患者会告诉你 正确的诊断”。他坚信,如果仅仅依 赖书本学习而忽视了对患者的直接观 察,就如同“学习航海却从未真正扬 帆出海”;反之,若不借助书本知识 来指导对患者临床症状的理解,就像 是“在无边的海洋上航行却没有航海 图”。
奥斯勒曾指出,医生的三大敌人 是傲慢、冷漠和贪婪。在日常医疗实 践中,当医生认为患者提供的信息无 关紧要、没有价值,或者不符合自身 利益时,常常可能会通过反对或转换 话题的方式打断对话,以控制话语权 和对话流程。实际上,尽管倾听似乎 耗费时间,但它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 有效地针对患者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医生在倾听过程中,不仅能了解患者 的病史和感受,还能洞察患者真正的 需要——无论是获取精确的诊断、进 行检查、管理健康、实施手术,还是 为了宣泄情绪。
“关爱患者”“守住宁静”“认 真倾听”,奥斯勒的这三剂良方,至 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