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宋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缪 中荣教授、王伊龙教授团队联合全 国 31 家中心,开展了一项探索球 囊扩张术(BA)联合最佳药物治 疗(AMM)是否优于单纯最佳药 物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 (sICAS)的开放标签、终点盲法 的随机对照研究(BASIS 研究)。 结果显示,BA 联合 AMM 可明显 降低复合终点即 30 d 内卒中或死 亡,30 d 后至 12 个月内靶血管的 缺血性卒中或症状驱动性血运重建 发生的风险,是治疗 sICAS 的有效 方法。(JAMA. 9 月 5 日在线版)
该研究患者入组标准为:年 龄在 35~80 岁,症状性重度颅 内动脉狭窄(70%~99%)导致的 90 d 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入组 前 14~90 d 缺血性卒中,且入组 前接受过至少 1 种抗血小板药物 和(或)标准危险因素管理。主 要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入组后 30 d 内的任何卒中或死亡,或入组 30 d 后至 12 个月内靶血管供血区 域内缺血性卒中或靶血管的血运 重建(症状驱动性)。本研究共 512 名患者,其中 501 名患者成 功入组并纳入最终分析。
结果显示,BA 组的主要终 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 AMM 组 (4.4% 与 13.5%)。两组各自的 30 d 内任何卒中或全因死亡率分 别 为 3.2% 和 1.6%; 入 组 30 d 后 至 1 年内靶血管供血区域内缺血 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4%和7.5%, 靶血管的症状驱动性血运重建的 发生率分别为 1.2% 和 8.3%;BA 组 的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 生 率 为 1.2%,AMM 组 的 sICH 发生率为 0.4%;BA 组的手术操 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7.4%,其中 动脉夹层发生率为 14.5%。
该研究 提 示, 球 囊 扩张联合最 佳药物治疗 的效果优于 单纯最佳药 物治疗。
研究者说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介入治疗高质量证据出炉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 窄是卒中的主要病因,占所 有缺血性卒中的 50%,尤其 是颅内主要动脉 70%~99% 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 者,尽管经过积极的药物 治疗,1 年内复发卒中的风 险仍高达 7.2%~15.1%。既 往针对颅内动脉狭窄血管 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均未获阳性结果,对高致 残性、高发病率的颅内动 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一 直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 据支持。
BASIS 研究是首个 ICAS 介入治疗领域阳性结果的 RCT 研究,这是第一次血管 内治疗 sICAS 获得高级别的 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也将 成为 sICAS 血管内治疗的一 个新的起点,BASIS 研究的亚 组分析和研究最终周期 3 年 后的随访情况将为 sICAS 的 血管内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 临床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