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裘佳)日前,在第 20 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暨第 8 届东方疑难感染病论坛联合大会上,《成人门 急诊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发布。这是第一部囊括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流行病学、常见病原体与检测技术、传播 特点与防控策略、临床诊治要点、抗病毒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疫苗接种及宣教培训等“诊、治、防”为一体的专家共识,从临床 的角度阐述了 ARI 的临床诊治要点,从感控的角度明确了院内 ARI 防控的重心和难点,并提出 ARI 防治工作中临床和感控的职责与 合作,倡导医防协同的核心内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对共识进行了解读。
感染判断与重症化评估
胡 教 授 表 示, 疑 似 ARI 症状先判断感染部位。 若出现流涕、鼻塞、打喷嚏 和咽痒等较轻的症状,伴或 不伴发热,应疑似急性上呼 吸道感染。若出现发热、咳 嗽、咳痰、呼吸急促到严重 的脓毒症和呼吸窘迫等,应 疑似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出现 ARI 相关症状时, 在病毒流行期间、聚集性 发病或有相关暴露,怀疑 病毒感染。咳黄痰、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计数或降钙素 原升高,则考虑细菌或合 并细菌感染。
ARI 重症化的危险人 群包括:老年人(≥ 65 岁)、 妊娠期妇女、体重过轻或 肥 胖(BMI<18.5 kg/m2 或 >30 kg/m2 )、长期吸烟者、 糖尿病、重要脏器慢性病 (如心、肺、肝、肾等)、 恶性肿瘤中晚期患者、免 疫缺陷人群(长期服用激 素或免疫抑制剂、HIV感染、 器官移植患者)。氧饱和 度(< 93%)及常用的早期 风险预警评分工具 CRB65、CURB-65 可用于门急 诊识别非免疫缺陷基础的 成人重症ARI高风险患者。
充分考虑病原特点推进适宜诊疗策略
胡 教 授 表 示,ARI 的 病原体复杂,目前没有一 种简单、快速、廉价的方 法能够明确诊断大部分病 原 体。 而 门 急 诊 就 诊 的 ARI患者以病毒感染为主, 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 可自愈,从卫生经济学角 度考虑,没有必要对所有 门急诊就诊的 ARI 患者进 行病原学检查。呼吸道病 原体流行期间,尤其是病 毒感染时,建议尽可能在 起病早期采用基于核酸技 术的检测方法;怀疑合并 细菌或真菌感染应结合传 统病原学检测(含涂片染 色镜检和分离培养)、血 清学检测(抗原 / 抗体检 测)等。
不 论 重 症、 非 重 症 患者,确诊流感病毒感染 须尽早展开抗病毒治疗。 不 建 议 对 ARI 常 规 使 用 糖皮质激素。但对于重症 新 冠 感 染 低 氧( 氧饱和 度 < 93%、氧合指数 < 300 或 SpO2 ≤ 97% 且 SpO2/ FiO2 ≤ 315 mmHg)患者、 重症 CAP 出现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的情况,推荐使 用糖皮质激素。
感染防控关键: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感控管理 及时接种疫苗
胡 教 授 表 示, 在 做 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应从飞沫传播、气溶胶 ( 空 气) 传 播、 接 触 传播三个传播途径做好 ARI 的感染防控工作。 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 发季,医疗机构应加强 感控管理。对于疫苗可 预防 ARI,鼓励及时接 种疫苗,尤其是易感高 危人群或相应疫苗优先 接种人群。引起 ARI 的 病毒传播能力较强,临 床诊治中需根据流行病 学史及时给予防治建议。 除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 外,应针对高危人群进 行免疫接种,建议接种 流感疫苗(每年)、 完 成肺炎链球菌疫苗、呼 吸道合胞病毒、新冠病 毒疫苗接种。接诊 ARI 的医务人员(如发热门 诊)建议接种流感、新 冠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