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9-12 总第85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9-12 总第853期
返回上层

总第853期

循环

标题导航

首次提出“AF-CARE”综合管理策略

发布时间:2024-09-12来源:《医师报》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 马长生  阅读: 615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8 月 30 日至 9 月 2 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4)在英国伦敦召开,年会上发布了四部指南。本文对 《ESC 2024 房颤管理指南》的更新亮点进行了系统解读, 亮点包括:首次提出了“AF-CARE”的综合管理策略, 强调对心衰、糖尿病等的管理。

1726733492213.png

                                                                                     “AF-CARE”强调医患共同决策

    新指南基于目前的循 证医学证据,首次提出了 “AF-CARE”的综合管理 策略,主要包括:合并症 与危险因素管理(C)、卒 中与血栓栓塞预防(A)、 心率与节律控制以减轻症状 (R)、评估与动态再评估(E)。

   该管理策略强调以患 者为中心,医患共同决策, 做好患者教育及管理个性 化,涉及初级保健、心脏专 科、神经病学等多学科在内 的管理模式。该模式在实际 医疗环境中是否可以提升医 疗服务的公平性并改善患者 预后需进一步验证。

1726733618997.png

                                                                                    有效管理合并症及危险因素

    新指南就高血压、糖尿 病、心衰、阻塞性睡眠呼吸 暂停综合征(OSA)以及超 重 / 肥胖、饮酒等合并症或 危险因素管理进行了更新。 

    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 患者,新指南推荐应用利尿 剂改善患者循环淤血相关的 症状,应用钠葡萄糖共转运 体 2 抑制剂改善患者预后。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房 颤患者,基于有效血糖控 制的综合管理能助于减少 房颤负荷及复发风险和疾 病进展风险。

    新指南提出 OSA 的管 理应作为房颤综合管理的 一环,以减少房颤复发与 进展风险。 

    新指南建议房颤患者每 周酒精摄入量< 30 g,并明 确了超重及肥胖患者≥ 10% 的减重目标,这需要可持续 及可普及的减重方法。

                                                                                        预防卒中及血栓栓塞

    对于房颤患者的卒 中风险评估,新指南去掉 了 既 往 使 用 的 CHA2DS2- VASc 评 分 中 女 性(Sc) 占 比 的 1 分, 正 式 推 荐 CHA2DS2-VA 评 分 用 于 指 导 房 颤 抗 凝。 对 于 CHA2DS2-VA 评 分 ≥ 2 分 的患者推荐启动抗凝治疗, 1 分的可考虑抗凝。对于合 并肥厚型心肌病或心脏淀 粉样病变的房颤患者,不 管 CHA2DS2-VA 评分,均 应启动抗凝治疗。

    直接口服抗凝药 (DOAC)仍作为非瓣膜 性房颤抗凝药物的首选。 而对于设备检测出的无症 状 亚 临 床 房 颤 患 者, 若 存在血栓栓塞风险且无高 出 血 风 险, 可 考 虑 应 用 DOAC 预 防 卒 中 及 血 栓 栓塞事件,但是具体哪些 患者尚不明确。

    对于房颤导管消融, 目前指南推荐围术期无需停 用抗凝药物,并且消融术后 应至少抗凝 2 个月。对于消 融术后的长期抗凝策略,指 南推荐根据患者 CHA2DS2- VA 评分制定抗凝方案,而 不是根据患者消融手术成功 与否,然而该推荐的循证证 据并不充足(Ⅰ,C)。此外, 对于低 - 中血栓栓塞风险患 者(CHA2DS2-VA 评分为 0 或 1)以及特殊人群的抗凝 治疗策略证据不足。对于颅 内出血的房颤患者,何时重 启抗凝治疗同样缺乏证据。 

    在最新指南中,推荐 接受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 进行外科手术左心耳封堵 (LAAO)作为口服抗凝治 疗的辅助手段(Ⅰ,B), 以预防缺血性卒中和血栓 栓塞,经皮 LAAO 的证据 等级较前有所下降(Ⅱ b, C)。由于目前 DOAC 在 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方面 的良好表现,LAAO 的治 疗效果需要更多 RCT 进一 步评估。左心耳封堵的最 佳位置及封堵后抗栓治疗 管理策略同样缺乏高质量 的研究证据。

    在房颤患者出血风险 评估方面,既往指南建议使 用 HAS-BLED 评分评估并 纠正可改变的出血危险因素 (Ⅱ a,B),识别出血高 危患者(HAS-BLED 评 分 ≥ 3),以便进行早期和更 频繁的临床回顾和随访。然 而目前新的指南考虑到出血 评分不够准确,并且不使用 抗凝治疗会带来潜在危害, 不再推荐使用 HAS-BLED 等特定评分指导抗凝治疗 (Ⅲ , B),而是建议评估 可纠正的出血危险因素(如 血压、酒精摄入、抗血小板 药物和口服抗凝药的药物依 从性、药物相互作用等)后 决定抗凝决策。

                                                                               室率与节律控制以减轻症状

    作为房颤急性 发作状态下的初 始 治 疗, 可 单 独 采取室率控制或结 合节律控制,控制心 率并缓解症状。β 受体 阻滞剂、地尔硫草卓、维拉 帕米或地高辛可作为射血 分数> 40% 的房颤患者 的首选药物。对于发作时 间在 48 h 内且无血流动 力学障碍的房颤患者,新 指南提出“wait-and-see” 策略,建议可先观察能否 自发转复而非即刻进行电 复律。 

    导管消融目前作为房 颤患者主要且有效的节律 控制手段,新指南中对其 适应证同样进行了更新。

    ☆对于阵发性房颤,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 效或不能耐受的房颤,以 及心动过速心肌病高度 可疑的房颤合并心衰的 患者,导管消融术作为Ⅰ 类推荐。

    ☆对于曾因心衰住院 至少 1 次且症状明显的永 久性房颤患者,可考虑房 室结消融联合心脏再同步 化治疗以改善症状,减少 心衰再住院与死亡风险。

    ☆对于房颤相关的心 动过缓或房颤复律时出现 长间歇的患者,可考虑导 管消融以改善症状并避免 置入起搏器。 

    ☆对于首次消融后症 状得到改善的患者,房颤 复发后可再次消融以减少 再复发及房颤进展风险。

                                                                                  评估与定期复查

     相比于上版指南的 “CC TO ABC” 策 略, 新指南提高了对房颤患者 动态随诊的重视程度,建 议当房颤发作或因其他原 因住院时,重新评估病情 变化。同时,在房颤症状 出现后半年时,以及往后 每年应该进行至少 1 次复 查,或者根据病情变化及 时复查。复查内容包括实 验室检查、心脏影像学检 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以及其他必要的影像学检 查。在复查过程中应重点 关注以下五项内容:

    ☆评估现有的以及新 出现的危险因素及合并症。

    ☆评估卒中及血栓栓 塞风险。

    ☆评估治疗前后房颤 症状的变化。

    ☆评估并管理可纠正 的出血危险因素。

    ☆无论节律控制成功 与否,血栓栓塞高危患者 应持续服用抗凝药。

ESC 中国之音

                                                                               陈明龙报告 MIRACLE-AF 试验研究:

                                                                                 村医 + 远程医疗 有效管理房颤

1726734367805.png

    ESC2024 年会上,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陈明龙教授报 告 的 MIRACLE-AF 试验结果表明,应用 远程医疗将乡村医生 与城市房颤专家相整 合的医疗模式,不仅 提高了指南依从性, 最主要可改善患者整 体预后。

    陈明龙教授指出, 乡村医生在这种模式 中发挥了重要的主导 作用,是连接患者与 房颤专家的重要接口, 对于其他慢性病或医 疗需求也可推而广之。

研究者说

    此次研 究将江苏省 扬州市江都 区的 30 个村 卫生室随机等分为干预 组( 包 括 524 例 患 者 与 15 名乡村医生)和对照 组( 包 括 515 例 患 者 与 16 名乡村医生),患者 ≥ 65 岁,已明确诊断房 颤, 乡 村 医 生 每 3 个 月 随访 1 次,长达 3 年。

    研究显示,随访 12 个 月时,干预组较对照组有 更多患者符合房颤更好的 管理(ABC)路径的标准 (33.1% 与 8.7%)。上述结 果,很大程度是由于干预 组患者更多接受适宜口服 抗凝治疗以预防卒中,即 达到了标准“A”(85.2% 与 20.8%)。就房颤症状控 制(B)的达标而言,干预 组与对照组比例相似(91.6% 与 94.6%);心血管危险因 素和合并症的管理(C)而 言,两组达标比例也相似 (43.1% 与 42.2%)。

    随访 3 年的研究结果 显示,干预组患者发生主 要结局的风险比对照组低 36%,发生心血管死亡、卒 中、因心衰恶化或急性冠 脉综合征入院的风险分别 降低 50%、36%、31%。

   此外,干预组较对照 组房颤急诊有减少趋势, 大出血风险也未增加。陈 明龙教授表示,该研究为 医疗资源有限地区或环境 提升医疗质量提供了证据。

B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