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 记者 黄玲玲)1938 年, 在战火纷飞中,北京协 和医院一大批主要骨干 和知名专家赴贵州创建 “国立贵阳医学院”, 这就是后来的贵州医科 大学附属医院,彼时有 人称其为“小协和”。 经过近 80 余年的发展, 贵医始终秉持“协和精 神”火种,不断追求卓越。
9 月 6 日, 走 进 名 院·大家谈暨走进重症 医学科学术交流会第四 站来到了这所经过历史 沉淀的贵州医科大学附 属医院。本次交流会由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医 师报》社共同举办。
在历史中沉淀 在开拓中成长
“当今社会告诉我 们永远不要闭门造车,只 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更 大的进步。”贵州医科大 学附属医院医务处赵雪珂 处长对来自全国的重症领 域专家们表示了热烈的欢 迎,并期待在大家的共同 分享与交流下,带领贵州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不断提 高自身医疗水平。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 院王迪芬教授提供的一张 老 照 片 重 现 了 当 年 ICU 初现的情景,一张简单的 病床后面树立着一个一人 高的氧气罐,床旁的木质 桌子上放着当时比较少见 的略显笨的重监护仪器, 放在现在,应该已经被淘 汰, 这 是 1995 年 ICU 内 的场景。贵州医科大学附 属医院综合 ICU 主任沈锋 教授介绍,该院重症医学 科前身为重症加强治疗病 房,始建于 1994 年 7 月, 1995 年正式投入使用,是 贵州省最早成立的 ICU。
1994—2005 年,ICU 床位只有 8 张,从事 ICU 的专职医师由 1 人逐渐增 加 到 6 人。 重 症 医 学 科 于 2005 年 5 月 搬 迁 至 第 二住院大楼,病房床位数 由 8 张 扩 展 到 15 张, 从 事 ICU 专职医生逐渐增加 到 20 余人。医院于 2008 年 相 继 成 立 了 内 科 ICU (MICU)、 急 诊 ICU (MICU),于 2013 年成 立了儿科 ICU(PICU), ICU 总 床 位 数 增 加 到 90 张。 从 事 ICU 专 职 医 师 增加到 30 余人。加上原 本已有的 CCU、神经内 / 神经外科 ICU、呼吸内科 ICU 及 新 生 儿 ICU 等, 总床位近 200 张。不断增 长的床位与医师人数正是 该院重症医学科不断向前 发展的足迹。2022 年 5 月 13 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 医院重症医学学科联盟, 省内加盟单位达 144 家, 重症医学科展示了它超强 的凝聚力。
在复旦大学专科排名 中,该院重症医学科连续 7年位于西南地区第5名, 重症医学省内位居首位。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 院内科 ICU 主任杨国辉教 授对内科 ICU 初建的情景 印象深刻:“我们成立于 2008 年,恰逢汶川地震, 贵州当时收治了 80 余位 伤员,有位患者被送到了 贵医。”当时医院领导对 杨国辉说,只要你们能救 下这个患者,就有希望把 这个科室发展好。最终历 尽千辛,保住了患者的生 命,他庆幸地说:“还好 没辜负领导们的信任。”
急 诊 ICU 也 于 同 年 成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 医院急诊 ICU 付江泉教授 年轻有为,在他的带领下, 这个年轻的团队目前已经 开展了严重多发伤、各型 休克、呼吸衰竭、重症脑 功能障碍、中毒等多项工 作,同时还开展床旁血液 透析机、床旁超声等技术, 备受患者好评。在规培教 学方面,科室作为急诊、 重症双重规培基地,积极 培养规培学员并荣获 2023 年贵州省规培竞赛一等奖 (团体)。
ARDS 全球新定义利弊之辩
除了科室管理和建设 成果交流,与会专家还分 享了关于 ARDS 全球新 定义解读。中南大学湘雅 二医院王谷宜教授指出, ARDS 全球新定义以柏林 定义为基础,纳入了临床 实践和科学证据的变化, 解决了柏林定义的一些局 限性,扩展了应用的范围。 例如,对概念模型进行了 细 微 修 改, 强 调 ARDS 缺乏一致的组织学发现或 生 物 标 志 物, 以 及 基 于 ARDS 临床表现的初始临 床管理的重要性;说明了 非插管呼吸支持在急性低 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广泛使 用;在 SpO2 ≤ 97% 时, 允许使用 SpO2/FiO2 来诊 断 ARDS;保留了胸部影 像学双肺渗出的要求,使 用超声检测双侧(非心原 性)肺水肿或实变,特别 是在无法进行胸部 X 线或 CT 的情况,但操作员必 须接受肺部超声培训;扩 展了 ARDS 全球定义在资 源有限条件的应用。她同 时强调,虽然全球新定义 为 ARDS 的临床管理和 研究增加了灵活性,但增 加异质性等问题仍需进一 步研究。
对于 ARDS 全球新定 义的更新观点弊大于利? 还是意义不大?昆明市第 一人民医院刘兴海教授表 示,ARDS 全球新定义的 更新有助于我们更早地发 现 ARDS 患者,及早干预 与介入,为患者带来更好 的获益。重庆医科大学附 属第三医院陶丽教授对此 也非常认同:“新定义同 时也强化了 ARDS 的精准 化治疗。”贵州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唐艳教授指出: “新定义不能改变我们的 治疗,因此意义不大。” 昆明市延安医院付立主教 授认为新定义只是增加了 诊断方式,对临床来说未 必会带来多大的改变。
精彩病例 引人入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 二医院秦娅蓝教授分享了 《一例重症肺炎伴 ARDS 病 例》。 一 位 60 岁 患 有 垂体瘤女性患者因“发热 伴全身酸痛乏力 1 周,呼 吸困难 1 天”于 2024 年 7 月 30 日入该院重症医学 科。患者病情反反复复, ECMO 总共运行 122 小时 后撤机。“这是我遇到的 第一例使用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发生溶血的患者。停 药后患者病情迅速缓解, 这为我们以后在临床用药 及治疗提供一些经验。”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张 龙久教授、 昆明市第三 人民医院刘晖教授就 该 病例进行了讨论,并表 示“从这个病例我们学 到了很多。”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 院刘媛怡教授分享了《西 维来司他钠治疗一例合并 酒精性肝硬化及原发性肝 癌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 体会》。黔南州人民医院 刘志远教授、贵阳市第二 人民医院何莲教授均分享 了自己对于病例的看法。
沈 锋 教 授、 杨 国 辉 教授、付江泉教授、中南 大学湘雅三医院何智辉 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 院傅永鸿教授、贵州医科 大学附属医院刘旭教授、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刘兰教 授、铜仁市人民医院韦林 教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 院魏成义教授、六盘水首 钢水钢总医院夏仁海教 授、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 院谢巍教授 就“DRG2.0 下 对 ARDS 诊 疗 的 启 发”“ARDS 药物的治疗 价值”热点话题进行了分 享与讨论。
会议由沈锋教授、何 智辉教授、贵阳市第一人 民医院方丽教授主持。 学术会议结束后,专 家队伍来到了贵州医科大 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病 房 参 观。“ 我 们 分 为 ABC 三个病区,我主要 负责 C 区临床工作,刘 颖医生负责 A 区临床工 作, 唐 艳 医 生 负 责 B 区 临床工作。遇到不能解决 的问题,大家会上报给 我。”在病房门口,沈锋 教授热情地为大家介绍, 引起了参会专家们极大的 兴趣。
沈锋教授介绍,从建 科至今,贵州医科大学附 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已经参 与了多项自然灾害及突发 公共事件的救治工作,包 括 2008 年的 50 年难遇凝 冻天气重症患者的抢救; 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伤 员的救治;2013 年高致病 性禽流感重症患者的救治 以 及 2017 年 H7N9 禽 流 感重症患者的救治;2022 年底新冠的救治等重要工 作,成绩优异。
“ 未 来, 科 室 将 在 临床能力、科研能力、 教学能力提升以及加强 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持续 发力,为贵州省人民提 供高质量的重症救治能 力。”沈锋教授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