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30 日至 9 月 2 日,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联合欧洲内分泌学会(ESE)以及欧洲卒 中组织(ESO)共同制定的 2024 ESC 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发布。在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 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孙英贤教授的组织下,终身 名誉主委赵连友教授、主任委员孙英贤教授、副主任委员蔡军教授和郭艺芳教授进行指南解读,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国哲教授对专家解读进行了汇总。
01 更新高血压分类
本次指南对于高血压 的 定 义 继 续 沿 用 了 2018 年 ESC 指南,即诊室收缩 压≥ 140 mmHg 或舒张压 ≥ 90 mmHg。同时更新了 血压的分类,将血压分为 非升高血压、升高血压和 高血压(Ⅰ)。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 指南将原指南中的“正常” 和“正常高值”血压重新 归纳为“血压升高”的新 类别,定义为诊室收缩压 120~139 mmHg 或 舒 张 压 70~89 mmHg。虽然高血压 诊断阈值保持不变,但新 增的血压升高分类使高血 压人群的筛查与界定有了 更加具体的标准,对于血 压升高人群的提早防治以 及规范治疗有着重大意义。
02 更新降压治疗启动时机
降压治疗时机选择 的更新也是新指南一大亮 点,新指南有以下推荐。
对于血压升高且低 / 中度心血管病风险的成 人,建议通过干预生活方 式措施降低心血管风险 (Ⅰ)。
对于血压升高且心血 管病风险足够高的成人, 在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 对血压仍在 130/80 mmHg 以上者建议使用药物治疗 来降低血压(Ⅰ)。
对于确诊血压> 140/90 mmHg 的高血压患 者,无论心血管病风险如 何,都应迅速采取干预生 活方式措施和药物降血压 治疗(Ⅰ)。
对 于 超 过 85 岁 的 患 者,如果耐受,也建议终 生维持降压药物治疗(Ⅰ)。
对于症状性直立位低 血压、中度至重度虚弱、 预期寿命有限、年龄> 85 岁 的 老 年 患 者, 血 压 > 140/90 mmHg 后再考虑降 压药物治疗(Ⅱ a)。
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 新指南相较于 2018 版指南 的不同之处在于,建议应 考虑立即降压(症状出现 后 6 h 内)并达到收缩压 目 标 值 140~160 mmHg, 以防止血肿扩张并改善功 能预后(Ⅰ);不建议在 开始治疗后 1 h 内将收缩 压从初始水平急性降低> 70 mmHg(Ⅲ)。
对 于 TIA 合 并 有 降 压指征的患者,新版指南 建议不需立刻启动降压治 疗,而是在出院前开始降 压治疗(Ⅰ)。
03 高血压诊断:强调诊室外血压重要性
在高血压的诊断方 面,2024 年指南强调了诊 室外血压的重要性,推荐 将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 断目的,特别是因为它可 以检测白大衣高血压和隐 匿性高血压。如果诊室外 测量在逻辑和(或)经济 上不可行,则推荐使用正 确的标准化测量技术通过 重复的诊室血压测量来确 认诊断(Ⅰ)。
2018 年指南推荐以诊 室血压为主,动态血压监 测和家庭血压监测作为替 代方案(Ⅰ)。而 2024 年 指南则对各个血压水平的 诊断标准进行了细化:对 于 血 压 在 140~159/90~99 mmHg 的患者,推荐使用 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 监测(Ⅰ);对于血压在 160~179/100~109 mmHg 的 患者,建议尽快通过家庭 或诊室血压监测确诊;对 于 血 压 ≥ 180/110 mmHg 的患者,首要任务是排除 高血压急症的可能性(Ⅰ)。
对于心血管病风险较 高的个体,如果诊室血压 在 120~139/70~89 mmHg, 建议使用动态血压监测和 (或)家庭血压监测进行 诊室外血压测量,如果不 可行,则应在多次就诊时 重复测量诊室血压(Ⅰ)。
04 高血压筛查:重视对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的机会性筛查
相 较 于 2018 年 ESC 指南,2024 年指南更加重 视对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的 机会性筛查,并增加了具 体建议。
对于年龄< 40 岁的成 年人,建议至少每 3 年筛 查 1 次;对于年龄在 40 岁 及以上的成年人,建议至 少每年筛查 1 次(Ⅱ a)。
对于那些尚未达到降 压治疗风险阈值的高血压 患者,建议在 1 年内重复 测量血压并重新评估风险 (Ⅱ a)。在筛查形式上, 指南还提出应根据不同国 家和医疗系统的可行性, 考虑其他形式的高血压筛 查,如系统筛查、自我筛 查和非医生筛查(Ⅱ b)。
对于难治性高血压 患者,指南建议在资源允 许的情况下,对患者的依 从性进行客观评估(如直 接观察治疗或检测血液 或 尿 液 中 的 处 方 药 物, Ⅱ a)。同时,建议将这 些患者转诊至具有高血压 管理专业知识的临床中心 进行进一步检查(Ⅱ a)。
05 降压目标值:在合理可行范围内个性化调整降压目标
新 指 南 建 议, 将 所有能耐受的高血压患 者的降压目标值控制在 120~129/70~79 mmHg。 对 于那些无法耐受强化降压 治疗的患者,如存在直立性 低血压、中度至重度虚弱、 预期寿命有限或年龄超过 85 岁的老年患者,指南建 议放宽降压目标值,并遵循 “尽可能低”(ALARA 原则) 原则,在合理可行的范围 内个性化调整降压目标。
这一基于证据的建议 相 比 于 2017 年 AHA/ACC 指南推荐的< 130/80 mmHg 目标更加具体。近年来, 有关强化降压的研究层 出 不 穷, 为 高 血 压 患 者 的强化降压提供了强有 力的 RCT 证据。本次指 南将降压目标值设定在 120~129/70~79 mmHg 这 一更加明确的范围,是对 既往指南的重要更新。这 对临床实践具有较为重要 的指导意义。
06 高血压管理:增加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版块
新指南新增加了以 患者为中心的高血压照 护版块,该部分指出高 血压的照护应以患者为 中心,这种方法强调患 者作为健康服务的积极 参与者,与医疗保健专 业人员共同合作。以患 者为中心的照护不仅能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还 能增强他们对治疗建议 和药物的遵从性,尤其 在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管 理中表现突出。
新 指 南 首 次 强 调, 高血压的管理需要多学科 团队的协作,包括医生、 护士、药剂师、营养师和 理疗师等专业人员的共 同 努 力。 指 南 中 引 用 的 CRHCP 等研究证实,相 比只有医生的管理方式, 这种团队照护方式,在降 低血压和改善患者预后方 面具有显著优势(Ⅰ), 可以满足日益增多的高血 压管理需求。
ESC 中国之音
李建平教授 FAIR-pilot 研究发布:FFR<0.80
肾血管高血压患者支架治疗可获
北京大学第一医 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 教授李建平团队 FAIRpilot 研 究 结 果 在 2024 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公 布。该研究通过压力导 丝评估肾动脉血流储备 分数(FFR)。研究结 果显示,与 FFR ≥ 0.80 且未置入支架者相比, 仅在 FFR<0.80 并接受 支架治疗的患者中,发 现肾动脉支架带来日间 收缩压和抗高血压药 物指数的显著降低,而 FFR ≥ 0.80 并接受支架 治疗的患者则无差异。
研究者说
该研究 是 由 全 国 20 余家医疗机构 发起的多中心 随机对照研究,最终从 13 家中心随机入选 107 例肾动 脉狭窄高血压患者。英国 伦敦大学学院心血管研究 院医学主席、高血压领域 权 威 专 家 Bryan Williams 教 授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这项平均狭窄度为 79.04% 的患者的随机对照 试验中,与 FFR ≥ 0.80 且 未进行支架置入(功能学 无显著意义组)的患者相 比,仅在 FFR<0.80 并接受 支架治疗(功能学有显著 意义支架组)的患者中, 校正其他相关因素后,发 现肾动脉支架带来日间收 缩压(平均差异 6 mmHg, 95% CI, 1~12)和抗高血压 药物指数(平均差异 3, 95% CI, 2~5)的显著降低, 而 FFR ≥ 0.80 并接受支架 治疗(功能学无显著意义 支架组)的患者则无差异。
该研究证实了通过 FFR 评估的血液动力学 功能指标,在识别从肾动 脉支架置入中获益患者 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该研 究有望改写相关临床指 南,更将为动脉粥样硬化 性肾血管高血压患者的 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开启继发性高血压治疗 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