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大项是管办分离,公立医院的去行政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的弊病人尽皆知,但是破而不立也难以达到改革目的,在改变了原有行医模式与医院体制之后,就需要重建新的医院管理结构。深圳的做法主要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对董事会负责,拥有人事大权。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医生年薪制的确立,起薪40万,最高达100万,这可能是最吸引社会眼球的了。这不仅能提高医生薪酬,更重要的,它将改变原有公立医院的行医模式。
在原有的行医模式下,人们发现,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喜欢开大处方,因为这直接与其收入挂钩。现在,不仅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还要取消药品加价,因此,医生很可能是这些重要改革中的一个消极角色。原来,人们在问诊几分钟之后就被开出一堆检查单。现在,在药价改革中,不仅药品价格要降低,而且检查费也在降低,人们当然不愿意医生应对检查费降价的方式是让患者多检查几次。因此,诊疗费的提高也需要积极跟上。对于医生而言,也应该在诊金提高的同时,更好地为患者诊治,而不能像以往那样依靠开检查单来赚提成。年薪制具有朝气蓬勃的活力,它能够使得医生更关注诊治,而不是绞尽脑汁去开单。社会对于医生的高薪也不必过度眼红,它是理顺医改的一个必要条件。
但是,医改并不是一个医生年薪制就解决了所有问题。未来医院的机构改革可能都会参照深圳的做法,比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除了董事会结构、院长负责制,还有各种精细的人事管理制度。
在新医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应该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先行探索,在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价格改革中不断迈步,并且在医院用人机制、医生注册制、护士多点执业方面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深圳这些新成立的医院历史负担与惯性小,它们能够容易实现新的管理模式,因此成果显著。对于全国普遍范围的公立医院来说,改革还是需要稳扎稳打,不仅要靠整个医改的推进,还需要依托全国人事制度改革,取消编制并不是一件小事,重点在于补偿机制是否能够很好地确立并落到实处。科学的补偿机制既包括价格的有降有涨,人员待遇如何保障,这需要政府财政,以及以医保为主的支付制度改革作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