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众多科室中,超声科的地位格外特殊。超声医学是超声学与医学结合,或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各部门而形成的学科。主要包括超声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学及其他医学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新的成像技术不断出现,超声医学已成为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超声甚至被人们誉为现代医学的“第三只眼”。超声医生通过操作精密的仪器,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或对病变定位,或对疾病进行物理定性,或在自身经验和医学知识的支撑下做出接近病理性质的诊断,其重要作用渐渐凸显。但是,在大多数老百姓眼中,超声科的工作却是轻松而简单的。
如何将老百姓眼中“轻松而简单”的工作做好并取得成绩?如何在众多科室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诸多表扬?百年名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哈市一院”)的老牌科室超声医学科(以下简称“超声科”),数十年来,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哈尔滨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强的超声科室之一。
历史
从全国首届超声医学年会启航
跨越50载历史 焕发新活力
哈市一院于1963年建立超声科,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超声医学科之一,在黑龙江省内率先使用A超机为患者检查,首开超声检查的先河。据超声医学相关教科书记载,全国首届超声医学年会便是在该院召开。
新技术
助推学科蓬勃发展
近年来,哈市一院超声科在科主任武金玉的带领下,全科努力进取、开拓创新,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超声造影增强新技术、超声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新技术、超声引导下实质性脏器介入治疗及穿刺活检新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增补黑龙江省内科研空白。新技术开展至今,超声造影增强已检查3200余例、超声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新技术已治疗310余例、超声引导下实质性脏器介入治疗及穿刺活检新技术已治疗2200余例。
此外,科室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心肌声学造影、剪切波弹性成像、四维超声产前筛查及超声引导三维融合导航技术的开展,不仅为临床提供了更有效诊断,也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帮助和希望。全体人员将开展的新技术应用到日常诊疗工作当中,临床应用率达95%以上。2009年至今,全科医师共获得省、市新技术应用奖120余项。
在肿瘤领域大显身手
值得一提的是,哈市一院超声科率先在黑龙江省开展超声引导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利用射频消融针产生的高温使肿瘤凝固坏死,从而达到灭活的作用,成为早期肝癌除外科手术切除及肝移植外的治愈性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为肝肿瘤射频患者服务,超声科还在2011年成立了“肿瘤射频患者俱乐部”。
此外,超声科长期与北大合作科研项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更好地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哈市一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成立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医院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哈尔滨分中心”,在超声引导介入及治疗领域迈上更高台阶。
故事
医者真心 患者真情
“超声探头放在我们手里,患者康复的希望就在我们手里,我们要知道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武金玉表示。
对于超声科医生来说,除要掌握影像学相关知识外,解剖、内科、外科等知识也要融会贯通。
患者认可是最大的褒奖
2009年,85岁高龄的患者杨大爷被诊断为肝转移癌,慕名找到武金玉主任会诊。武金玉仔细看了杨大爷的CT片,并与临床医生探讨后决定对患者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手术非常成功,本以为已时日不多的杨大爷做梦也没有想到还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他激动地对武主任说:“谢谢您,谢谢您,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在武金玉看来,却是小事一桩,她说:“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
“肿瘤患者射频俱乐部”定期举办的义诊联谊活动,是哈市一院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那些曾被判“活不了多久的”肝癌患者们特地穿上喜庆的服装来参加联谊,武金玉和她的同事在门口迎接,并亲切交谈。那热情的赞誉、激动的泪水、一束束鲜花、一面面锦旗和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武金玉说,这是对她及她的团队最好的褒奖。
随着科室的壮大以及学科的不断发展,哈市一院超声科团队获得多项荣誉。近年来更是硕果累累,全科人员共发表SCI文章6篇,国家级杂志论文50余篇,论著8本,省市新技术应用奖120余项,省、市级科研立项4项。
不能都在井底看
还要看外面怎么样
超声科连续七年成功举办了八届《全国超声介入暨造影新进展高级研讨班》,聘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座,参会人员达2000余人次,带动了全省超声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实,一开始办研讨班时,参会人员并不多。有学员向武金玉反映说,“你们这个学习班办的太高深了,我们有些听不太懂。”可是武金玉却坚持办下去,并且在工作中,医院也一如既往地给予鼎力支持。“办高级研讨班,会有一些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但我认为,医生既需要了解一般的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需要知道自己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哪,需要努力的高度在哪,我们不能都在井底看,还要看外面怎么样。”武金玉坚定地说。
武金玉的坚持,也让她看到了成果。近几年,来参加研讨班的人越来越多。武金玉回忆说,2015年的学习班上,为了听课,100多名学员整整在会场上站着听课一上午。哈市一院院长孟庆刚感叹道:“超声科办的学术会议,大家学习的热情太高涨了!我都是挤着进去的会场。这种有高度的研讨是必要的,不然大家都局限在一个水平,没有进步的空间。”
团队
有团队发展
才有个人进步
武金玉主任从事超声诊断治疗工作二十年来,在超声引导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三维心脏超声、超声造影增强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她曾赴日本新潟市市民病院研修,2008年获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高级访问学者,哈尔滨市领军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她更是获得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哈尔滨市第35届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哈尔滨市中青年专家、哈尔滨市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并创建了黑龙江省武金玉劳模创新工作室。
然而她并没有满足于个人的进步,她认为,有团队的发展才有个人的进步。她从大局出发,带出了一支精英团队。当前的哈市一院超声科是哈尔滨市医师协会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黑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哈尔滨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承担着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内超声专业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技术培训。
对于科室的未来,武金玉认为,首先要圆满完成日常诊疗工作,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其次要拓宽开展创新医疗技术领域;再次重视育才选才,使科室建设进一步发展,继续派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相关高级研讨班,培训省内相关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发挥科室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作用。
以武金玉为首的哈市一院超声科团队,正以稳健的梯队迅速发展着,在为荣誉和成绩感到骄傲的同时,干劲十足,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