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8-04 总第46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8-04 总第463期
返回上层

总第463期

发布时间:2016-08-04

人 文

标题导航

《鞋》

发布时间:2016-08-04来源:《医师报》作者:曹黎静 翔远  阅读: 56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上月底,一部名叫《鞋》(暂定)的微电影杀青。主角儿不是任何一位大牌明星,而是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77岁老义工孙炳元。

11年前,老孙突然罹患晚期结肠癌,没有儿女的他,顿时陷入绝望。后来,在老伴和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医护人员的帮助鼓励下,他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

为了感恩医院、回报社会,听说公利医院面向社会招募义工,就积极报了名,正式成为一名义工。

孙炳元是闻名上海滩的“金牌制鞋师”。心灵手巧的他曾先后为周恩来总理、陈毅市长等人补过鞋,做起义工后,这门手艺便被他用在了回报医院、关怀患者上。

每一年,孙老先生都要赶制出100来双鞋。每逢重阳、春节之时,他带着大袋的棉拖鞋来给患者们试穿,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导宽慰他们。

老孙制作的鞋子,鞋面是他四处收集来的废旧棉毛料、旧衣服,经过消毒整理后使用;鞋底是他自己掏钱买来的。放在外面卖,这样的手工棉鞋至少得100元一双,可老孙的鞋子,只送不卖。

据了解,完成一双鞋的制作需要6小时,为了完成100双的目标,孙老先生往往起个大早,连饭都顾不上吃,就投入到赶制工作中。

用棉鞋温暖人身,用话语温暖人心。孙炳元的义工服务,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与患者。由此,上海市教卫文明办、上海市卫计委文明办想以其为原型拍摄一部宣传弘扬志愿者精神的微电影。

老孙的认真劲儿在电影片场也展现得淋漓尽致。连续5天,孙炳元老先生都是第一个到达拍摄现场,拍到每一个制鞋的过程,孙老先生都实诚地要把整个步骤做完。一同拍摄的工作人员劝老人家不要太累,他却乐呵呵地说道:“想到可以给大家做点事,我就很开心。”

 向他人行善,会得到善意的回馈。

2015年12月,孙炳元突发脑梗。手足无措的老伴拨通了公利医院的电话,急得直掉泪。

“老孙一直帮助他人,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他。”社工部主任毛春香说,医院马上安排了绿色通道,派员工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并陪同就诊。公利医院的医生都像他的子女一样围着他团团转,影像科仅用了20分钟就完成了CT检查并出具了报告;老孙需要住院,急诊病区却无床,正在急诊科会诊的神经内科计海峰医生立刻表态:“我们一定想办法安排床位,像孙老伯这样的好人,一定要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

经过12天治疗,老孙康复出院。

“向他人行善,都是有福报之人。” 影像科主任黄丙仓感慨。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