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 ( 通讯员方萍 李军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陈竹教授团队成功开展全球首次基于脂质纳米颗粒(LNP)体内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疗 法(CAR-T) 治 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研究,并取得阶段性关键进展。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基于靶向 LNP体内 CAR-T 治疗 SLE 的临床可行性,为全球复发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带 来 希 望。(N Engl JMed.9 月 17 日在线版)
该研究中,陈竹教授团队采用的 HN2301 是一种 新 型 靶 向 CD8 的 LNP制 剂, 包 裹 编 码 CD19-CAR 的 mRNA。 研 究 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核和知情同意后,纳入了 5 例复发难治性 SLE 女性患者,年龄 31~46 岁,病程 7~18 年。
所有患者基线 SLE 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2K) 介 于 8~22 分,4 例合并狼疮肾炎,均曾使用多种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贝利尤单抗和泰它西普等),但疗效不佳,表明这些患者具有难治性特征。
治疗方案采用剂量递增策略,前 2 例患者接受2 mg 小剂量静脉输注,后续患者调整为单次输注4 mg,每隔 48 h 重复给药2~3 次。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给药 6 h 后,患者外周血中即可检测到 CD8+CD19-CAR T 细胞,B 细胞水平降至给药前的 10%。剂量调整后,每次输注后 6 h,外 周 血 CD19-CAR T 细胞比例达到峰值(最高超过 60%), 并 在 2~3 d 内降至基线水平。
重复 4 mg 给药 6 h 后,患者外周血 B 细胞实现完全耗竭(<1 B 细胞 /μl),该状态持续 7~10 d 后逐渐恢复。所有患者 SLEDAI2K 评分在治疗后持续下降, 抗 核 小 体 抗 体 和 抗dsDNA 抗体快速下降,补体水平恢复正常。
安全性方面,没有患者出现神经系统毒性、肝肾功能损害或血液系统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到低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短暂发热,24 h 内逐渐恢复)。研究团队表示,所有入组患者的身体状况仍在随访追踪中。
研究者说
推动细胞免疫治疗普及化规模化
CAR-T 疗法是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然而 CAR-T 细胞生产工艺复杂、制备周期长、成本高昂,且患者治疗前需要接受化疗清淋预处理,大幅增加感染风险,这些因素严重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与 传 统 CAR-T 相比,体内生成 CAR-T 细胞技术具有治疗周期缩短、无需清淋预处理、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等多重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更经济的治疗选择。
该研究首次明确了基于靶向 LNP 体内 CAR-T治疗 SLE 的临床可行性,为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更为该领域的临床研究与技术转化树立了国际标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细胞免疫治疗的普及化与规模化,将会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前沿生物技术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