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 HPV 阳性,是不是得了宫颈癌?”“男朋友要不要也去查一下?”……这是检验科窗口最常听到的提问。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下有关 HPV 的那些事儿。
HPV 到底是什么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个“大家族”,目前已知 200 多种型别,其中 40 余种喜欢定居在生殖道黏膜。按照致癌能力,它们被分为低危型(如 6、11型,主要引起尖锐湿疣)和高危型(如 16、18、31、33、45、52、58 等)。
HPV 阳性≠宫颈癌
全球数据显示,80% 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 HPV,但 90% 的感染在 1~2 年内会被免疫系统自然清除。只有不到 10% 的持续性感染(感染≥ 2 年)才可能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再经过平均 10~15 年才发展为宫颈癌。
若发现 HPV 阳性,患者应当怎么处理呢?如果是 HPV16/18 阳性,无论细胞学结果如何,患者都应直接进行阴道镜检查;如果是其他高危型阳性,患者可以先做宫颈细胞学检查(TCT),若结果为 ASC-H、HSIL、AGC 或癌变,立即阴道镜检查,若为ASCUS 或 LSIL, 则 12 个 月、24 个 月 复 查HPV+TCT。需要注意的是,阳性报告单只是提醒“需要进一步随访”,而非“宣判癌症”。
为什么男性也要关注 HPV
男性阴茎、阴囊、肛周、口咽部黏膜均可感染 HPV。美国一项模型研究显示,男性一生中感染 HPV 的平均概率为 91.3%,高于女性的 84.6%。
男性感染 HPV,也可能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1)低危型可引起尖锐湿疣(生殖器疣状增生物,复发率高),高危型持续感染可能导致阴茎癌、肛门癌、口咽癌;(2)男性是 HPV 的“主要传播者”,可将病毒传给女性伴侣,增加对方宫颈病变风险。
目前国内外指南对“无症状男性常规筛查”尚无统一推荐,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采样困难,男性生殖器角化程度高,病毒载量低,易出现假阴性;(2)缺乏标准化方法,尿液、精液、拭子样本的敏感度差异大;(3)后续干预有限,无特效抗病毒药,主要靠自身免疫力清除。
如果男性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接受HPV 检测:伴侣持续高危型 HPV 阳性或已发生 CIN2+ 病变;男男性行为者(MSM),尤其 HIV 感染者;肛门或口咽有可疑病灶(如赘生物、溃疡);准备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需排除精液 HPV 携带。检测方法首选 PCR 分型,可采集尿道拭子、肛管拭子或病变组织。
检验科如何开展 HPV 检测
女性采样 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窥阴器下宫颈刷顺时针旋转 5 圈,放入保存液。
男性采样 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专用采样刷或拭子,在尿道口、阴茎、阴囊、肛周等易感染部位反复擦拭,采集脱落细胞或分泌物样本,并立即送至检验科检测。
实验室流程 样本采集→核酸提取→ HPV 核酸扩增分型→结果判读。全程自动化平台可在 3 小时内出报告。
如何降低 HPV 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 九价疫苗覆盖 7 种高危型(16、18、31、33、45、52、58)+2 种低危型(6、11),男女皆可接种。HPV 疫苗推荐在 9~45 岁接种,其中 9~14 岁为最佳接种年龄段。即使已感染某一型别,疫苗仍对其他未感染型别有保护作用。
定期筛查 (1)<25 岁:有性生活后 3年开始 TCT 筛查。(2)25~29 岁:每 3 年一次 HPV 检测,或联合 TCT 检查。(3)30-65岁:首选 HPV+TCT 联合筛查,若结果正常可每 5 年复查;单独 HPV 检测则需每 3 年一次。(4)65岁以上:若过去 10年筛查结果正常,可停止检查。
行为干预 固定性伴侣、使用安全套、戒烟、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