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09-25 总第90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09-25 总第903期
返回上层

总第903期

呼吸专栏

标题导航

嗜酸性粒细胞在造血系统中不可或缺

发布时间:2025-09-25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刘则伯  阅读: 6340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医 师 报 讯 ( 融媒体记者 刘则伯)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应颂敏教授、张超副教授团队与暨南大学鞠振宇教授团队合作,首次揭示了嗜酸性粒细胞在维持骨髓造血干细胞(HSC)稳态及再生重建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作用。(Allergy.8 月 29 日在线版 )

543d801a-e2b6-43d9-8044-4fdcbcb0064d.png

     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 终 末 分 化 的 粒 细 胞,约占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的 1%~5%。传统上其功能被定义为效应细胞,在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及宿主防御(尤其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核心作用。其活化后脱颗粒 释 放 的 毒 性 蛋 白( 如MBP、EPO)和炎性介质(如白三烯 C4)可直接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加剧。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认知已从单纯的“破坏者”扩展为具有免疫调节与稳态维持作用的关键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微环境依赖性和功能多样性。临床上,靶向IL-5/IL-5R 及 IL-4R 信号通路的生物制剂已成功用于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炎症,助力实现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控制。

     团队长期致力于嗜酸性粒细胞功能研究,前期发现,在哮喘等高嗜酸性粒细胞疾病状态下,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CCL6/15/23 可激活骨髓中静 止 期 HSC 的 CCR1 受体,促进其向嗜酸性粒细胞谱系的定向分化,揭示了哮喘中造血谱系的偏向性分化机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 CCR1 受体的高分辨率蛋白结构,提出了基于结构导向的哮喘抗炎小分子干预新策略。此外,团队首创的细胞因子型CAR-T 疗法可实现嗜酸性粒细胞的体内靶向清除,已获批中国与日本发明专利授权,目前正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

     在本研究中,团队利用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缺失小鼠(PHIL)进一步揭示:嗜酸性粒细胞缺失可损 害 HSC 的 应 激 再 生 能力。 稳 态 条 件 下,PHIL小鼠的长期造血干细胞(LT-HSC) 在 体 外 克 隆成簇能力及体内竞争性造血重建能力均显著下降;在 5- 氟 尿 嘧 啶、 卡 铂 等化疗药物诱导的骨髓造血抑制模型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缺失导致 HSC 数量减少、再生功能受损及小鼠存活率的大幅降低;通过生物制剂靶向清除嗜酸性粒细胞同样可造成应激状态下 HSC 再生重建障碍。

     该研究扩展了对嗜酸性粒细胞功能多样性的认知,提示需关注长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会对造血系统的应激恢复潜力产生影响,为相关靶向嗜酸性粒细胞疗法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B6呼吸.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