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是婴幼儿群体中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高达 40%。乳糖不耐受是引发婴幼儿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大多是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胃部动力较弱、乳糖酶活性不足等因素,导致出现腹胀、腹泻、肠鸣音异常等症状。一旦发生乳糖不耐受,极易引发长期腹泻,并伴有营养不良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育。因此,如何改善乳糖不耐受婴幼儿的科学喂养与营养补充的现状,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如何判断乳糖不耐受
在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临床症状中,腹泻占据着极高的发生率,此类患儿排出的粪便通常为黄色或青绿色、性状多为稀糊状,部分患儿的粪便可呈现出蛋花汤样的外观,同时粪便中伴有较多泡沫,且可见未被充分消化吸收的奶块成分。部分宝宝还会出现呕吐、拒食等情况。不过,其他肠道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因此需要进一步鉴别。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乳糖耐量试验、粪便酸性测定、尿半乳糖检测等。
科学喂养策略
针对存在轻度乳糖不耐受情况的母乳喂养婴幼儿,一般并不主张随意中断母乳喂养。母亲可考虑在每次进行母乳喂养之前,给宝宝适量服用乳糖酶,以此辅助宝宝更好地消化母乳中的乳糖成分,减轻乳糖不耐受的相关症状。乳糖酶可以帮助分解母乳中的乳糖,减轻宝宝肠道负担。服用乳糖酶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控制剂量和服用时间,通常在喂奶前 15~30 min 给宝宝服用效果较好。当婴幼儿出现较为严重的乳糖不耐受症状,或者母亲由于特定原因无法维持母乳喂养时,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可作为合理的替代选择。无乳糖配方奶通过特殊工艺将奶粉中的乳糖彻底去除,并采用麦芽糊精、葡萄糖聚合物等其他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这种配方既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对能量的需求,又能有效避免因乳糖摄入而引发的乳糖不耐受相关症状。低乳糖配方奶则是在奶粉中添加适量的乳糖酶,使部分乳糖被分解,从而降低奶粉中的乳糖含量,适用于乳糖不耐受症状相对较轻的婴幼儿。
营养补充要点
蛋白质作为宝宝生长发育进程中至关重要的营养素,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同样具有同样不可或缺性。无论是采取母乳喂养方式,还是配方奶喂养方式,均需保障婴幼儿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除奶类这一主要蛋白质来源外,可适时为婴幼儿添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辅食,如蛋黄、鱼泥、肉泥等。在辅食添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顺序增加辅食的种类和摄入量,使婴幼儿的胃肠道能够充分适应新食物的引入,降低过敏及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维生素 D 在钙的吸收和利用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婴幼儿的骨骼发育至关重要。由于乳糖不耐受可能会干扰婴幼儿对钙的正常吸收,因此更需强调维生素 D 的补充。一般来说,婴幼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开始补充维生素 D。若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症状较为严重,导致钙吸收明显受到影响,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婴幼儿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钙剂。在选择钙剂时,应综合考虑其含钙量、溶解度以及吸收率等因素,以确保为婴幼儿提供安全、有效的钙补充。同时,持续保证婴幼儿摄入充足的维生素 D,以促进钙的充分吸收和利用。
乳糖不耐受并不可怕,只要家长掌握科学的喂养和营养补充方法,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就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一时期,保证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