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09-25 总第90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09-25 总第903期
返回上层

标题导航

进餐顺序革命 从“主食优先”到“蔬菜开路”的控热密码

发布时间:2025-09-25来源:《医师报》作者: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鹤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林君  阅读: 7030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想想吃饭时,您的第一筷子夹向哪里?是热腾腾的白米饭?还是香喷喷的红烧肉?对大多数人而言,先吃主食或肉类已成为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但这一筷的选择,正悄悄影响着我们的血糖、体重与健康轨迹。曾有专家指出:“每餐饭‘第一筷’的选择,足以影响体重和血糖。”

                                                                                      传统进餐顺序的隐患

     当我们饥肠辘辘时,本能会驱使我们优先选择“管饱”的食物——米饭、面条、馒头等精制主食,或是油亮诱人的肉类。这种“主食优先”的模式暗藏三重健康陷阱。

     血糖过山车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发现,2 型糖尿病患者若先吃主食,餐后血糖水平比最后吃主食时高出 50%。

     热量超标不自知 饥饿状态下进食速度快,往往在意识到饱足前,已经摄入了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营养失衡 主食和肉类占满胃容量后,蔬菜摄入量往往“屈指可数”,导致膳食纤维与维生素长期不足。

     新加坡学者试验进一步证实:先吃米饭组不仅血糖反应最高,胰岛素波动也最大。而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饭的组别,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最平稳。

                                                                               蔬菜开路:进餐顺序的科学逻辑

     将进餐顺序调整为“蔬菜→蛋白质→主食”,不仅是习惯的改变,更是一场基于代谢科学的健康革命。

     饱腹感升级 蔬菜中的膳食纤维遇水膨胀,占据胃容量,后续自然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

     血糖防护盾 纤维与碳水化合物混合后,有效降低主食的升糖指数,使餐后血糖曲线更平缓,脂肪吸收减少:纤维在肠道中可包裹部分脂肪,减少其吸收率,从源头控制热量。

     日本针对 42 名受试者的研究显示,采用“前 5 分钟只吃菜和肉”的组别,体重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饮食组。 

                                                                                          实践指南:三步吃出健康

     要让“蔬菜开路”发挥最大效益,需掌握科学的搭配与量化方法。

     第一步:蔬菜打头阵(熟蔬菜 1~2拳头) 优选深色蔬菜:深绿(西兰花、菠菜)、橙黄(胡萝卜、南瓜)、紫色(紫甘蓝、紫苋菜)等。避免将高淀粉蔬菜(土豆、山药、莲藕)当作纯蔬菜——它们的淀粉含量达普通蔬菜的 5 倍,应视为主食替代品。

     第二步:蛋白质跟进(约 1 拳头)推荐选择豆制品、鱼虾、禽肉等白肉,减少红肉摄入。烹调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红烧——一份炒饭可能比普通米饭多摄入 100~200 千卡热量。

     第三步:主食收尾(1~2 碗,粗细搭配)用燕麦饭、藜麦饭、杂豆饭等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全谷物占比达 1/3 为佳。若难以适应最后干吃米饭,可尝试:先吃一碗煮菜,再一口肉一口饭搭配;预留部分菜肉,与主食混合食用。 

                                                                                    个性化调整:不同人群的进餐密码

     糖友与减肥人群 严格执行“蔬菜 -蛋白 - 主食”顺序,主食优选荞麦、燕麦等低 GI 食材。研究证实此顺序可使胰岛素需求减少 25%。

     肠胃敏感者 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避免空腹吃高纤维蔬菜。可少量搭配主食,或将粗粮粉碎成杂粮糊。

     瘦弱或营养不良者 适当增加主食与高蛋白食物(鸡蛋、奶制品、鱼禽)的摄入比例,不必拘泥于最后吃主食。

     这场看似微小的进餐顺序革命,已在全球多个临床研究中展现出惊人力量:改变“第一筷”的方向,就能让餐后血糖波动减少 50%,胰岛素需求下降 25%。健康往往不在宏大的计划里,而在每一筷的选择中。明天拿起筷子时,不妨让蔬菜成为您打开健康之门的钥匙。

    若觉得改变困难,可从一餐开始尝试——比如固定午餐按“菜 -肉 -饭”进食,身体适应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餐次。

A6科普.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