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许多传染性疾病,如流感、腹泻、皮肤感染等,往往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导致的。通过培养科学的卫生行为,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保证手卫生
手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细菌和病毒最多的部位。研究表明,正确洗手可以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约 20%,减少腹泻类疾病近50%。
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打喷嚏或咳嗽后以及接触宠物或垃圾后都应当洗手,洗手时需要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揉搓双手至少 20 秒,包括指缝、指甲和手腕。平时也可以随身携带便携式手消毒剂,可以在无法用水洗手时使用。
注意口腔卫生
口腔是细菌滋生的温床,不良的口腔卫生不仅会导致龋齿、牙周病,还可能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建议大家每天刷牙 2 次(早晚各一次),每次至少 2 分钟,使用含氟牙膏;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理牙缝,避免食物残渣堆积;定期口腔检查(每 6 个月一次),及时发现并治疗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高糖饮食、避免吸烟,以降低口腔疾病风险。
保持皮肤清洁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屏障,保持皮肤清洁可防止细菌、真菌感染(如痤疮、脚气等)。为了保护皮肤屏障健康,日常应当勤洗澡,尤其是运动后或出汗较多时;避免过度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以免破坏皮肤屏障;保持衣物和床单清洁,定期更换,防止螨虫和细菌滋生;皮肤有伤口应及时消毒并包扎,避免感染。
注重饮食卫生
不洁饮食是导致食物中毒、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贾第虫)的主要原因。要保证饮食卫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生熟分开,避免生肉、海鲜与即食食品接触;(2)彻底加热食物,尤其是肉类、蛋类;(3)饮用安全的水,避免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自来水或生水;(4)定期清洁冰箱和餐具,避免细菌滋生;(5)在外就餐时,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
做好呼吸道卫生
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传播流感、肺结核、COVID-19 等呼吸道疾病。平时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用手直接捂嘴;在人群密集或传染病高发期需要佩戴口罩;平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病毒在密闭空间的传播。此外,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建议高风险人群(如老人、儿童)每年接种。
规律作息,避免压力过大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会削弱免疫系统,使身体更容易感染疾病。要想增强免疫力,需要每晚保证 7~8 h 的高质量睡眠;进行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促进血液循环和免疫细胞活性;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此外,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长期压力会降低抵抗力,建议通过冥想、社交等方式减压。
结束语
个人卫生习惯看似简单,却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从洗手到口腔护理,从饮食安全到呼吸道防护,每一个小习惯都能为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培养科学的卫生习惯,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