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09-25 总第90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09-25 总第903期
返回上层

总第903期

科普专刊

标题导航

早期识别吞咽障碍 守护家人健康

发布时间:2025-09-25来源:《医师报》作者: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肖凯龙  阅读: 7695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吞咽是确保人体摄入的食物和液体能够安全、顺畅进入胃部的重要功能。然而,吞咽障碍就像一个“小怪兽”,破坏了摄入食物的正常传送,更可怕的是,“小怪兽”还可能引来肺炎这一“大魔王”,从而严重威胁健康。

                                                                                         认识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它常在不经意间潜入我们的生活,尤其在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头颈部肿瘤患者以及术后患者等高危人群中更为常见。吞咽障碍的“作恶”方式多种多样。它可能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引发呛咳,这是身体在发出“警报”。如果患者频繁呛咳,食物残渣就可能在肺部沉积,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进而引发吸入性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要想打败吞咽障碍这个“小怪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它的踪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留意自己或家人进食时的表现,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警惕吞咽障碍的可能:进食时频繁呛咳,尤其是喝水或吃稀饭时;进食时间明显延长,一顿饭要吃很久;进食后声音变得沙哑,或有痰液增多的现象;自觉食物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反复发烧,体重不明原因地下降等。

      洼田饮水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吞咽障碍早期筛查的方法,该筛查方法是让患者端坐,喝下 30 ml 温开水,观察其饮水过程和饮水后的情况:如果一次喝完,没有呛咳,说明吞咽功能正常;如果分两次以上喝完没有呛咳,或一次喝完但有呛咳,提示可能有吞咽障碍;如果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或难以全部喝完,呛咳明显,则吞咽障碍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生和康复治疗师进行全面评估。他们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口腔检查、吞咽造影检查或纤维喉镜吞咽功能检查等,准确判断吞咽障碍的类型、程度和原因,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接受规范康复

      一旦确诊为吞咽障碍,就要立即启动规范康复治疗,像打“怪兽”一样,多管齐下,将其彻底打败。临床会根据康复评定结果,明确吞咽障碍的程度,并给予规范治疗。针对误吸风险高的患者,可选择间歇管饲喂养;针对环咽肌失弛缓的患者,可予以导尿管球囊扩张技术治疗。

      饮食上,患者还要选择合适的食物性状和质地,一般来说,应从糊状食物开始喂食,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通食物;避免食用过于干燥、粗糙、黏稠或稀薄的食物,如饼干、坚果、糯米团、稀粥等,这些食物容易残留在口腔或误入气管。同时患者要注意食物的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咽喉部。

     吞咽训练是改善吞咽功能的关键,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是通过口腔感觉运动训练、面部肌肉按摩、气道保护手法、呼吸训练等方法,增强口腔和咽喉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例如,用冰棉棒轻轻刺激腭弓、舌根、咽后壁等部位,诱发吞咽反射;进行鼓腮、吹气、舌运动等练习,提高口腔控制能力等。摄食训练则是在医生和治疗师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体位和进食方法进行实际进食训练,逐步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

      电刺激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通过将电极片放置在咽喉部肌肉表面,给予适当的电流刺激,增强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吞咽功能。另外针刺治疗在吞咽康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强调环境改造和调节的重要性,比如减少干扰、降低噪声、增亮照明、促进社交互动等可以改善进食体验。

      总之,早期揪出吞咽障碍“小怪兽”,就能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科学的知识和坚定的信念,将吞咽障碍这个“小怪兽”彻底打败,让肺炎“退!退!退!”。

科普9月25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