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目前进入平台期。在基因时代,期待高甘油三酯血症“春天”的再现。另外,对于非空腹血甘油三酯的研究或有一些新突破,也期待Ω-3脂肪酸研究结果的问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红教授介绍,近些年高甘油三酯相关研究有很多新的进展,但真正在临床中实施的并不多。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不罕见,但目前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认识,特别是其对心血管的危害的认识还并不统一。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个“大拌菜”,由很多疾病组成,与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相关。此外,影响甘油三酯血浓度检测的因素也很多,变异系数比较大,受饮食、运动、季节、药物等的影响。
陈教授指出,与高甘油三酯血症诊治相关的检测包括生化检测和基因检测。生化检测包括空腹血甘油三酯浓度(主要方法)、非空腹血甘油三酯浓度、apo B等。
单基因异常相关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不高(1/100万),常于儿童或青少年期首诊。其导致的主要临床风险是胰腺炎,但一般不出现早发冠心病。
多基因异常相关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家族聚集倾向,有继发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具有更高的风险。
陈教授介绍,基因检测一般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一般不对成人进行检测。目前,基因检测到底有多大作用还不得而知,因为基因检测具有局限性。
在治疗上,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首先要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对生活方式的控制,处置继发性因素。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Ω-3脂肪酸的研究在甘油三脂领域是热点,相关研究也在进行中。对于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主要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