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张医生的照片又刷爆朋友圈了。随着摄影设备的普及,我们一次又一次被“医生之累”的照片刷屏,席地而睡、汗流浃背、饿晕吸氧……这样的场面似乎成了手术室里的“常客”。
当大众媒体以惯用的“苦情”手法报道此事件,当“最美医生”又以这样的面貌出现,业内人士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有人质疑媒体的如此报道是在用道德绑架医生,有人认为医院手术排班不够人性化,有人思考中国医生为何如此累,有人抨击制度之恶把医生逼成这样……变了味的葡萄糖充斥着“酸味”与“辣味”。
对于“医生之累”可以有很多种解读,绝不能将“医生之累”等价于“制度之恶”。发展中国家、巨大人口基数、不够完善的医疗体的体制、医教研工作生活双重压力……可以说中国“医生之累”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结果,当我们关注“医生之累”的时候请别忘记回归医学的本身。选择了医生注定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当我们屡屡看到这样的照片时才能明白这句话的重量,职业的特殊性注定医生必须夜班,不能8小时工作制,必须为了生命如此拼搏劳累。
最后,回到开头三例医生见义勇为的事件上,在如此不堪理想的环境下,医务人员仍用仁心诠释了医生的职业精神,绽放了属于医师的光芒。——本报编辑部
5月20日,从旧金山飞往西安的航班上,一位乘客突然晕倒,意识丧失。危急时刻,同一航班的西安交大一附院七位医生和两位美国医生挺身而出,联手上演一场生死救援。事后,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对相关医生予以通报表彰。(据5月22日西部网报道)
5月20日,在北京开往武汉的G487次列车上,一名中年男乘客突然晕厥倒地,口吐白沫,不停抽搐,急需施救。幸运的是,北京同仁医院五位年轻医生挺身而出,跪地救人,患者最终化险为夷。(据5月22日《武汉晚报》报道)
5月21日,从南昌西开往北京西的G489次列车上,4号车厢的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当场晕厥,同车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生胡小云闻讯赶去施救。 (据5月23日《江西日报》报道)
一面最美医生,一面最苦医生。近日,央视新闻发布的一组图片,反映出医生工作负荷重,身心疲惫的现状。(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