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8-20 总第41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8-20 总第41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18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8·12天津爆炸事故医疗救援纪实(上接第3版)

发布时间:2015-08-20来源:《医师报》作者:本报记者 宋攀 陈惠 张艳萍 实习记者 李彤彤  阅读: 50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8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 总书记赴事故现场。

他来到收治伤员较多的医院了解救治情况,看望受伤消防队员、救援官兵和群众。他说,党和政府已调集最好的医务人员、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千方百计保障治疗,请大家放心。

他叮嘱医护人员要全力施救,精心呵护,使每一位伤员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第四天

国家卫生计生委自13日开始,从全国调集神经外科、烧伤科、重症监护等医护人员共5批56人,支援天津。

其中,北京专家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复兴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安宁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等组成。医疗队员全部为各家医院的精干顶尖专家,涉及神经外科、创伤骨科、头颈外科,眼外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精神科等多个学科。

【对话】

“没有医生因为潜在危险退缩或抱怨过”

“我来到这里的时候,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15日记者见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谢万木时,他正与专家组其他18位成员一道在酒店大厅里等待当天的工作安排。每天早晨,他们都会重新聚集,接受新的任务。

13号上午,谢万木正在自己医院出门诊。接到电话通知,被任命为北京援助天津医疗救援的专家组成员,且由不得他选择,当天12:55分去往天津的车票已被订好。他简单收拾了一下后就奔赴车站。

到达天津后,他和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赶往泰达医院投入救援。

当记者问到谢医生接到通知时的第一反应,谢医生说没什么特别的,担心是有的,毕竟这次是化工厂爆炸,有不确定因素,但该来就得来,因为你是医生,必须得来!

当采访进行到7分钟的时候,谢医生被告知去往天津市中心的环湖医院,于是,他匆匆结束了采访,一路小跑上了车。

当记者赶到环湖医院时,谢医生正与该医院专家一块为一名伤情严重的爆炸伤患者进行会诊。

会诊从早上8:30一直持续到中午12:00。记者了解到,这名伤者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严重感染并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中午,医院内其他医护人员已经在吃午饭,谢医生与其他专家的会诊仍在继续。

会诊结束后,没有一秒停歇,谢医生又匆忙赶回酒店,听候接下来的工作安排。记者一路跟随,早上中断了的采访,依旧没有时间继续。

当晚,记者短信询问谢医生此次参加救援最大的感受,谢医生回复:“传递正能量,所有的大夫没有因为潜在的危险退缩或抱怨过,包括当地的医护人员,援助专家,都没抱怨过辛苦劳累。”

与在前方奋不顾身抢险救援的消防人员一样,在后方不辞辛劳积极救治伤者的医务人员,他们都是最可爱和最值得尊敬的人。

【医生日记】

愿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全力救治

▲ 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段美丽

8月13日到达天津以后,我和董磊被救援指挥部分配到天津泰达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14日,也就是昨天,我俩与其他专家一起主要对12位危重患者的诊治进行了全面梳理。针对爆震伤手术之后,后续可能出现各部位脏器迟发性损伤监测,重要脏器功能监测、支持与保护,术后局部与全身性感染防治、营养支持、内环境稳定等方面提出诊治建议。

在我们的建议下,有一位左上肢骨折术后稽留高热的患者再次进行了清创术,今天患者体温血象下降,病情好转;另一位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合并脑疝、尿崩症、高钠血症、休克患者调整治疗方案,今天血压稳定已撤离血管活性药物,尿量减少、血钠开始下降,病情趋于较稳定。另两位患者也撤了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能和我们交流了,这让我们感到很激动!     

这12个危重患者均为健壮的中青年,虽然病情危重,但我们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全力救治!

第五天

【目击】

6台高难手术  患者“活了”

8月16日上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胸外科主任隋铁泉到重症医学ICU病房查看胸外科转来的几位伤者的病情。当他得知做右心房破裂手术的患者现在病情已稳定,可以正常吃饭的时候,心中非常欣慰,紧张了三天的他脸上终于看到了笑容。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后,隋铁泉连续完成6台肺爆裂手术等高难手术,从夜晚到天亮又到天黑,他坚守在手术台,让伤者家属听到了让人放心的两个字“活了”。

8月12日午夜,爆炸事故发生后,隋铁泉马上赶到医院,途中召集全体胸外科医护人员尽快返回医院。从凌晨1点钟开始,胸外科收治第一例伤员,头部冒血、全身多处劈裂伤、右胸多根肋骨骨折、双肺挫伤、右上肺爆裂伤,情况非常严重。紧张的手术后,接着第二台开胸、第三台开胸……每台手术间隙,隋铁泉都没有休息的时间,“很多伤员都是一下子从急诊转来,都在外面排着,怎么能休息!”就这样,胸外科医护人员从夜晚忙到天亮,转眼又到了夜晚,开胸、止血、结扎血管、切除爆裂的肺组织、修补爆裂膈肌,每一台手术都是生死攸关的高难手术。

在隋铁泉看来,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饱满的人性,要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只要患者推上手术台,他就会尽全力让患者都活下来,健康地活下来。

灾难面前更需规范服务

8月16日,14点20分,4位刚刚从前线换下来的消防战士因头晕干呕来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

协调其他患者准备专门病房、准备氧气供应、会诊、检查、开药,在医务人员的团结协作下,一个小时之内即初步判断了病情,并妥善安置了战士。

初步认定,四位战士均有低钾情况,有战士蚊虫叮咬以后身上还出现了荨麻疹。但呼吸道、血氧、心脏没有太大问题。

接诊战士期间,四五名自称志愿者的年轻人来到医院向医务人员索要爆炸伤患者名字,说是要发到网上做寻人启事。

因无法得知其真实意图,也为保护患者隐私,经请示上级领导,医务人员拒绝了其要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主任柴艳芬希望,在灾难面前或日常医疗工作中,能有更多的国家或相关机构主导组织的志愿者或义工到医疗机构提供规范的服务。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