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8-20 总第41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8-20 总第41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18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肿瘤

标题导航

肿瘤治疗:迈向精准微创

发布时间:2015-08-20来源:《医师报》作者: 董杰  阅读: 46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有这样一位医生,他堪称“肿瘤克星”,他敢于挑战“生命禁区”。

有这样一种技术,无需开刀,创伤性极小,精准地将肿瘤“就地正法”。

他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心主任郑加生教授,这种技术是精准微创消融技术,当二者碰撞、完美结合的时候,便创造出了无数个生命的奇迹,使早、中期肝癌及肺癌等患者的肿瘤经精准微创消融治疗得以清除,还使众多晚期肿瘤患者“绝处逢生”。

科技赋予医生“第三只眼”

郑教授欣喜地讲述,科技赋予医生“第三只眼”,医生通过影像设备(如数字减影机、CT、磁共振、超声等)精确立体定位病灶,应用射频、微波、冷冻等微创消融技术,精准到达靶病灶,原位灭活肿瘤,实现定点清除。

郑教授介绍,应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术前精准地计算肿瘤体积、预消融体积、残肝体积;术中影像实时监控,精确布针,实现精准适形消融治疗,即刻评估疗效,确保手术成功。

肿瘤治疗由“带瘤生存”变成“无瘤生存”

目前,临床上非手术切除的肿瘤治疗包括介入治疗、放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多数肿瘤患者只能无奈地“带瘤生存”。然而,肿瘤并非“友好地”与患者“共存”,肿瘤是无节制生长,最终会夺取患者生命。

令人欣喜的是,精准微创消融治疗在消除肿瘤的同时辅以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可使患者由“带瘤生存”变为“无瘤生存”。郑教授指出,微创消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重复应用,使早期、中期及部分晚期肿瘤实现根治性治疗,达到“无瘤生存”。

在郑教授治疗的患者中获得重生的不计其数,其中一位29岁的女孩患有肝右叶巨块型肝癌,合并肝右、肝中静脉及门静脉左、右支及主干癌栓,双肺8个转移病灶,病情十分严重,预计生存期仅为3个月左右。患者及家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慕名找到了郑教授。郑教授凭借数以万计的微创消融治疗经验,经过缜密的评价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认为病情虽然相当严重,但应用微创消融技术仍可使患者获得“无瘤生存”的机会,为了延续患者年轻的生命,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了重任,挑战生命极限。由于肿瘤巨大,又有多发癌栓和肺转移,需要数次化疗栓塞和消融序贯治疗。

郑教授说:“这是一项系统生命工程,不能有丝毫闪失。”每次手术郑教授都亲力亲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在这位患者身上他把微创手术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创造出医学前沿的艺术极品。最终,患者所有病灶全部消除,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如今2年6个月过去了,依旧健康地生存着。

全面普及精准微创消融治疗技术

“精准微创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作为肿瘤微创消融治疗的开拓者、推广者,郑教授创建了“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联盟理事长,他在全面推进微创消融治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国家肿瘤微创联盟与民盟中央及西促会创建“微天使工程”,扶助二甲以上医院建立肿瘤微创消融治疗示范中心和示范医院。另外,郑教授受国家卫计委和中国医师协会委托,牵头制订《肿瘤消融治疗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并参与国家卫计委制订《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为全面普及精准微创消融治疗技术奠定了基础。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