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8-20 总第41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8-20 总第41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18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8·12天津爆炸事故医疗救援纪实(上接第4版)

发布时间:2015-08-20来源:《医师报》作者:本报记者 宋攀 陈惠 张艳萍 实习记者 李彤彤  阅读: 51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第六天

【特写】

天津市政府发布消息称,遇难者为114人。医务人员临危受命,天津30家医院都接收了患者。已排查698名伤者住院治疗,全力救治57位危重伤员(含危重症20人),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治下,已有77名伤者出院。 

灾难面前  浓浓的社会正能量

事实上,参加救援的医生们也被浓浓的社会正能量感染着。

郑锴告诉记者,在看牙时,出租车司机听说他是救援医生,坚决不要钱。

在塘沽医院门口,不少志愿者手举纸牌,上边写着:“爱心人士专车护送”,弥补了120急救车的不足。开始是自发的,后来形成组织,送水的、送吃的、运输的,各司其职。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志愿者送来的水和纸巾堆放在大厅一楼;十几个孩子跑来献血。在医院的组织下,志愿者积极帮助医务人员登记患者信息。13日中午,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品厂家、设备药品、 防护器械纷纷致电打电话表示捐助。

汤欣介绍,眼科大的用药厂家、手术器械商也纷纷将抗菌、止疼消炎药物、便携式检查设备捐给天津眼科医院,在医生的院外会诊中发挥了不小作用。一种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再生的眼内注射药物,一支将近1万元,一厂家捐给医院40支,并表示后续需要还可再捐。

在事发当地的港口医院,捐赠的食品、饮用水、衣服等物资成车运输,志愿者还帮忙疏散交通。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会长陆树良表示,分会已作了紧急动员,要求全体专家待命,随时听从中国医师协会的调遣;上海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已向相关企业发起捐赠药物、器械和辅料等活动,随时准备通过中国医师协会向天津捐赠。

亲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动力

感动医务人员的,还有自己的亲人。

由于平时工作忙碌,柴艳芬很难有时间陪伴女儿。因此,母女俩没少为此事争执。就在事故发生的前两天,俩人还在吵架。

“妈妈,我长这么大,你从来没有假期,很少关心过我。你告诉我让我自由自在的成长。可是你不知道缺少母爱,我会缺少安全感。你对你的患者有耐心,对我怎么就没有耐心啊。”

然而,事发当晚,当女儿接到医院电话时,第一句话便是:“妈妈,你要去医院了,你快起来吧,塘沽发生爆炸了。”在社会需要医生时,女儿给予的还是理解和支持。

柴艳芬去了塘沽救援一线,女儿也走向了献血点。柴艳芬这才感到,平时看似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女儿,其内心深处仍然充满着善良和爱。

让医生们深受感动的还有爆炸伤患者和家属的支持。

事发凌晨,大量患者集中到达天津眼科医院,不可能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救治,患者家属非常遵守秩序,都会安静、耐心地等待检查,几乎没有一个人抱怨和催促。

一位医生在微信上写道:“昨晚亲眼看见一位女幸存者,穿着白色睡裙,一双都是右脚的拖鞋,一只红色,一只蓝色,右手腕怀疑骨折,身上有玻璃刺进皮肤,她说自己伤得比较轻,排队到今天才处理!”

隐隐的忧伤

到处是满满的正能量,也有个别患者的不理解,但都被医务人员当作“小插曲”一句话带过。

在天津医学大学总医院,早晨交班工作时,劳累的护士没有听到一位患者的喊叫,患者便开始大声质问:“我喊你这么多遍,你有没有长耳朵?!” 

 “灾难时期,医务人员永远是不会缺位的。医生,医生,你快救救我。这时候,医务人员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患者对医务人员是尊重和依从的。但一到和平时期就没了,这是大多数医务人员的感受。”柴艳芬最后说。

第七天

【医生之感动】

消防官兵伤情太惨了许多医生号啕大哭

天津市泰达医院肾内科医生李青在接到医院电话前,就自发从家往医院赶。来到伤者人满为患的医院,他发现伤情最严重的是消防官兵,部分消防官兵被烧焦,仅能凭借残留衣物判断是消防队员。消防队员告诉他,“现场进去了有可能就出不来,可没有办法,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当时他被这句话深深触动,早晨回到办公室,在忙碌中一直被压抑的情绪终于崩溃,大哭了一场。

“作为医生,我们见多了生死离别,情感没有那么脆弱,只是这些消防官兵的伤情太惨了,他们全都是生龙活虎的精壮小伙子呀!”李青表示,救治结束后,多名同事回到办公室号啕大哭。

【医生素描】

最有意义的生日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周慧芳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急症,耳鼻喉科急症值班医生许轶从0点20分开始接治伤员,病房值班的张春秋也赶来增援,周慧芳立刻调来一名护士在急诊室配合抢救伤员展开清创缝合手术,大家一边救治伤员一边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当日,正值许轶医生的生日,她和丈夫林云鹏(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一起在急诊昼夜救治伤员,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她说:“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最有意义的生日。”

我们随时都在身边

护士李文静的家人主动让她去医院救治伤员,她自己也觉得是责无旁贷。

她对伤员精心护理的同时,时刻关注并进行伤员的心理疏导,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不舒服,我随时都在您身边!”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