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在医学救援上,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这类灾难事故所导致的损伤是多方面的,可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包括高温和化学引起的烧灼伤、爆炸引起的胸腹部脏器损伤、脊柱的损伤和四肢肌肉骨骼的损伤等。由于设备和人员经验的限制,现场和院内的处理原则不尽相同,而现场救治得当对后续治疗的成功及减少伤残率是非常重要的。
现场救治原则
现场救治人员首先要对伤者伤情进行评估和判断,继而对危及生命的情况进行处置,而后送往医院。
(1)对于存在气道灼伤、严重颅脑损伤或严重胸部损伤的患者,要立即气管插管;(2)对于颅脑损伤、失血过多或心脏损伤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3)对于腹腔脏器暴露者,马上用干净的容器封闭创口并包扎;(4)搬运伤员时,用硬的担架或平板整体移动,防止脊柱损伤;(5)对于四肢开放性损伤除了包扎保护创面外还要用止血带止血和固定;(6)立即用干净敷料或布料包扎覆盖烧伤创面。
院内救治原则
入院后,可根据伤员的轻重缓急进行全身检查和针对性的治疗处理。
由于主要是复合性外伤,需要用创伤评分量表对全身病情进行判断和考虑整体性的救治方法。首要目标是稳定生命体征,然后根据伤员病情和耐受情况进行“损伤控制”——先手术处理最致命的损伤,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二次甚至三次手术。度过“手术关”后,进行全身性抗休克、抗感染、营养支持、早期康复训练等。
总体而言,一家医院不可能承受太多挑战性救治,因此集中医疗资源非常重要。
全面心理干预不可忽视
因创伤或灾难引起的心理障碍不单单局限在伤者本人。这样的悲惨景象对家属、目击者、施救者甚至是政府官员等,都具有心理打击,产生社会性或政治性的连锁反应,所以早期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对伤员不仅需要进行医疗救治,更要尽早进行心理干预,使其树立对医疗的信心、对未来功能恢复的信心、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对事件相关人来讲,也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并不能通过安抚和物质补助来解决,因为这种心理创伤已近乎病态,要当作心理疾病来治疗,因此需组织具有心理学专业的人士进行陪护和疏导,使其走出所面对的恐惧,减轻社会压力。
【爆震伤】
爆震伤,又称为冲击伤,距爆炸中心0.5~1.0 m以外受伤,是爆炸伤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损伤。据国家卫计委应急办应急处理处处长李正懋介绍,这次的伤情主要是爆炸燃烧以后,大冲击波对周围地区的冲击造成的爆震伤。爆炸物在爆炸的瞬间产生高速高压,形成冲击波,作用于人体生成冲击伤。冲击波比正常大气压大若干倍,作用人体造成全身多个器官损伤,同时又因高速气流形成的动压,使人跌倒受伤,甚至肢体断离。
【烧伤】
烧伤是一种主要由高温引起,或由辐射、放射、电、摩擦或接触化学品而导致的皮肤或其他器官组织的损伤。
依据组织损伤的深度,皮肤烧伤被分为:浅表或表皮烧伤(Ⅰ度),部分皮层烧伤(Ⅱ度),或全层烧伤(Ⅲ度)。烧伤深至皮下组织以下,累及筋膜、肌肉和(或)骨骼,被分为Ⅳ度烧伤。
美国最新烧伤治疗指南推荐,对于中重度烧伤,紧急处理包括气道处理、液体复苏、即时烧伤护理和冷却、疼痛和焦虑的治疗、破伤风免疫接种、创面处理等。
对于严重烧伤的患者,维持气道和给予辅助供氧很关键。烧伤引起损伤后,可迅速出现上气道水肿。
迅速积极的液体复苏以重新恢复血管内容量,从而维持终末器官的血液灌注至关重要。
Ⅱ度烧伤尤其可导致极度疼痛。静脉注射吗啡已成为治疗重度烧伤患者疼痛的主要手段。
对于任何比浅Ⅱ度烧伤更深的烧伤,必要时应重新进行破伤风免疫接种。
【骨折】
爆炸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会冲击人体,也会间接导致其他物体发生位移或掉落等情况,所以处理骨折也是很重要的急救技能。
发生骨折时,第一时间的急救,不仅要注意骨折的处理,也要注意全身情况的处理。骨折急救的目的是用最为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患肢、迅速转运,以便尽快得到妥善处理。总体而言,急救按照下面四个方面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