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7-16 总第41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7-16 总第413期
返回上层

总第413期

发布时间:2015-07-16

肿瘤

标题导航

进展期乳腺癌管理:规范 融合 创新(上接第20版)

发布时间:2015-07-16来源:《医师报》作者: 邵彬  阅读: 491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HER2阳性进展乳腺癌

公认方案

针对HER2阳性进展乳腺癌管理,Rugo教授介绍了Cleopatra、EMILIA、JO22997等多项重要临床试验,阐述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的作用机制及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OS)均显著延长,伴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亦得到临床获益。

对于2014/2015治疗HER2阳性进展期乳腺癌的公认方案,Rugo教授给予总结:一线治疗方案为紫杉类化疗药物+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二线治疗药物为T-DM1,后续线数治疗方案可以是卡培他滨或长春瑞滨或其他化疗药物联合1~2个抗HER2靶向药物,期间可以增加内分泌治疗作为维持治疗方式。

治疗选择及推荐

在目前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上抗HER2治疗的选择及推荐方面,新加坡派瑞格医疗和伊丽莎白医疗癌症中心黄醒荣教授作了总结。

一线治疗 

 H0648g 和M77001两项研究显示的OS延长确立了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进展期乳腺癌中的基石地位。CLEOPATRA研究在一线多西他赛+曲妥珠单抗基础上加入帕妥珠单抗,OS延长达15.7个 月之久,使得这一方案毋庸置疑地成为HER2阳性进展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另一推荐。

二线治疗

EGF100151研究对比既往使用曲妥珠单抗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卡培他滨基础上联合或不联合拉帕替尼的疗效,看到了PFS的获益(8.4个月与4.4个月),但OS并无获益,这也使得拉帕替尼+卡培他滨成为二线抗HER2治疗的一种选择。EMILIA 是一项关于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二线应用TD-M1对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的研究,结果显示,前者较后者中位OS延长5.8个月(30.9个月与25.1个月),并有良好的安全性,确立了TD-M1在二线抗HER2治疗中的首选地位。

耐药治疗  

关于依维莫司逆转曲妥珠单抗耐药的两项研究。BOLERO-1研究在应用过曲妥珠单抗的患者中,对比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依维莫司在辅助或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PFS无差异,在HR阴性的亚组中虽有7个月的PFS差异,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依维莫司未能有效逆转曲妥珠单抗耐药。BOLERO-3 研究对比曲妥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依维莫司的疗效,虽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PFS的获益,但获益只有1.22个月(7.0个月与5.78个月)。

关于ER与HER2之间的相关性,黄教授指出,HER2信号传导可能会抑制ER的表达,而抗HER2治疗则可能会激活ER的表达。HR+/HER2+肿瘤可能会对内分泌治疗产生内源性耐药。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显示,拉帕替尼+来曲唑对比来曲唑在一线治疗HR+/HER2+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中,PFS有1.1个月的延长,有统计学意义,也可作为适合使用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患者的选择。

三阴性乳腺癌

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方面,台湾大学医学院卢彦伸教授介绍,异质性是三阴性乳腺的重要特点,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三阴性乳腺癌因基因表达差异可进一步细化,并可根据各种亚型的特点,实现个体化治疗。存在BRCA1/2突变的三阴性乳腺对含铂类药物的化疗方案敏感,数据分析显示,铂类药物在BRCA1/2突变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及转移性乳腺癌解救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卢教授还指出,抑制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等也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希望。

blob.png

靶向治疗

由于乳腺癌在突变上存在多样性,靶向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突变进行选择。

在乳腺癌骨转移和内脏转移治疗原则方面,香港圣德肋撒医院周永昌教授介绍了目前在临床试验中的骨靶向治疗药物。一项Ⅰ/Ⅱ期的临床试验已显示出达沙替尼(SRC抑制剂)在治疗骨转移上的优势。而ABCSG-18研究则显示,地诺单抗(核因子κB配体的抗受体激活剂)能够通过安全的降低骨折风险、改善骨骼健康让H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获益,可显著推迟首次临床骨折。

周教授认为,由于乳腺癌在突变上存在多样性,靶向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突变进行选择。不但要包括单一基因的分子分析,如BRCA1/2、AKT1、 ERBB2 突变、PI3KCA等,还应以通路的激活(多基因)的方式来分析,以帮助选择药物,预测药物疗效。

达成的“新共识”

对关于进展期乳腺癌的一些热点问题,会上李惠平、宋尔卫、张瑾、黄醒荣、卢彦伸、周永昌等专家进行深入讨论,并对部分问题形成了共识。

局部治疗

初治Ⅳ期患者切除原发灶仅适用于经过选择的患者,且手术遵循早期乳腺癌相同的原则时才有价值,如切缘阴性、腋窝清扫干净。从改善生活质量角度,存在乳腺病灶破溃风险者,也可考虑姑息性乳腺原发灶切除手术。

对于隐匿性乳腺癌,影像学未发现乳腺原发灶,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大部分专家认为不需行乳腺切除手术,仅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存在寡转移,在全身治疗后若全身疾病控制好,可考虑转移灶局部治疗,如手术或放疗。对于无症状、病灶少(1~2个)的乳腺癌脑转移,大部分专家同意行局部治疗,治疗方式优先选择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内分泌治疗

对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一般根据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进行内分泌治疗选择。对于行他莫昔芬辅助内分泌治疗者,出现复发转移后可首选卵巢功能抑制+芳香环酶抑制剂。未接受他莫昔芬治疗者,可选卵巢功能抑制剂+他莫昔芬或他莫昔芬单药。

出现内分泌耐药后可使用依维莫司,如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进展后,或在辅助内分泌治疗阶段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

化疗

转移灶和原发灶生物学标志物不一致情况下,一线治疗优先依据转移灶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原发灶激素受体阳性,转移灶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多数专家认为应优选化疗;但也有专家持相反意见,认为在疾病进展不很迅速时可优选内分泌治疗。对于HER2阳性,无论原发灶还是转移灶,就可抗HER2治疗;部分专家认为,临床研究证据显示,抗HER2联合化疗不仅有PFS优势,也有OS优势,因此优选抗HER2联合化疗,而非抗HER2联合内分泌治疗。

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大部分专家认为应优选单药化疗,疾病进展迅速、肿瘤负荷大者可考虑选择联合化疗。两药联合化疗(如紫杉醇+吉西他滨)6~8个周期有效的患者,不良反应耐受好,下一步给予单药维持治疗。而专家们对于维持治疗药物选择存在分歧:部分专家支持原方案中一种药物(紫杉醇或吉西他滨)继续治疗;部分专家认为,静脉化疗药物维持治疗患者依从性差,可考虑口服卡培他滨或口服长春瑞滨维持治疗。

对于未行BRCA1/2检测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一线化疗不推荐优选铂类,应选蒽环类和紫杉类。对于携带BRCA1/2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一线化疗首选含铂类的方案。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