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将每年5月第一个星期二定为“世界哮喘日”,其目的是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疾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疾病的防治和管理意识。2015年5月5日是第1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哮喘是能够控制的”。从2007-2015年,连续九年都在强调“哮喘是可以控制的”这样一个主题,说明在哮喘管理中“哮喘控制”至关重要,以及近些年来全球哮喘管理的不足使得哮喘控制率不高。
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对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实现哮喘总体控制是哮喘管理的核心目标。
WHO报告全球至少有3亿以上,我国有近3000万的哮喘患者。然而根据初步调查,在我国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哮喘患者比例不到5%,达到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所要求的哮喘控制的患者比例更低。由于未得到规范治疗,造成病情反复,肺功能减退,甚至因为急性发作而死亡。2008年我国十个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在三甲医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中哮喘控制率为28%;在过去一年中约20%的哮喘患者需住院治疗,接近三分之一的患者需看急诊。
2006年GINA首次提出,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为哮喘管理的首要目标,倡导以哮喘控制为目标的哮喘管理模式。2009年GINA更新提出了哮喘总体控制的概念,既要达到当前哮喘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这是哮喘作为慢病在管理认识上的较大进步。2014年版GINA,仍遵循了哮喘管理长期目标是达到当前控制和降低未来风险,强调两者同等重要。
GINA提出的长期哮喘管理,包含五个方面:(1)建立患者/医生伙伴关系;(2)确定和减少危险因素暴露;(3)评估、治疗及监测;(4)处理哮喘急性发作;(5)特殊哮喘的处理。哮喘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做好长期管理,而建立医生和患者的伙伴关系是完善这一系统工程的前提和基础。
在临床工作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这个问题不解决,改善哮喘控制只能是一句空话。实践证明,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哮喘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达到减少哮喘发作,实现哮喘总体控制和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经费支出的目的。为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哮喘的普及教育,要让更多民众了解哮喘,认知哮喘长期治疗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实现“哮喘总体控制”是疾病管理的核心目标,也是未来的挑战,为达到这一目标需全社会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