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5-07 总第40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5-07 总第403期
返回上层

总第403期

发布时间:2015-05-07

精神

标题导航

强调“内功”做受尊敬的精神科医师(上接第16版)

发布时间:2015-05-07来源:《医师报》作者:裘佳  阅读: 47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学术专题

焦虑障碍

blob.pngblob.png吴文源  我们正处在一个焦虑时代焦虑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我国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社会转型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的发生越来越频繁。据报道,20%~30%的人可能达到临床水平的焦虑。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焦虑的时代。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吴文源教授介绍了我国焦虑障碍(AD)的研究现状。她表示,AD是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也是综合医疗机构常见精神障碍之一,易于与其他疾病共病,且对患者功能损害严重。尽管如此,我国对于AD的研究远远不足。

检索CBM数据库发现,自1999年,我国大陆发表的AD研究共6548篇,近几年的关注度逐渐上升。2009年,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显示,中国四省AD月发生率为5.63%(男性4.06%,女性7.25%)。一项对沪、京、湘焦虑抑郁认知调查研究显示,公众多认为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抑郁症等与环境因素有关,仅对社交恐惧症认为是个体因素所致;认为与遗传、基因和大脑化学物质相关者最少。在求助方式上,公众倾向于自我调节和心理咨询,首选心理咨询,只有惊恐障碍者首选看医生,且主要是内科医生。

一项对AD诊断标准的掌握情况研究显示,综合医院专科医生和专科医院专科医生对AD诊断标准和焦虑症亚型诊断明确程度类似,但综合医院非专科医生的相关明确度较低(图1)。这说明,非常有必要在综合医院非专科医生群体中推广AD诊治标准。目前国内外对于AD的治疗率均较低,世界范围内AD治疗率为10.1%,我国为6.1%。主要是由于就诊率和诊断率低。治疗研究方面,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训练、复述暴露治疗、认知应对治疗等非药物治疗的研究正逐步开展。

AD诊治标准上,除2009年发布的《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一些专家共识也值得推荐。包括《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神经系统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等。

此外,AD相关基因、细胞、影像学等研究也在蓬勃发展。吴教授表示,AD基础研究中焦虑脑机制的两大主流理论和东亚人群遗传特异性、遗传药理学,以及AD的进一步临床研究,将是AD研究的热点方向。


blob.png司天梅  焦虑障碍诊治规范需进一步推广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药理室司天梅教授介绍了中国AD治疗现状调查相关结果,并重点解读了《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我国13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21所大型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调查显示,86.41%的医生认为AD应积极治疗,8.29%的医生担心会导致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治疗策略上,69.59%的医生选择药物和心理治疗并重,但实际处理时,仅38.94%的医生选择实现两者并重,43.09%选择了药物为主,14.52%的医生只考虑药物治疗。

根据调查结果,司教授提出了AD治疗过程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首先,超过10%的医生处方药物时未按适应证选择用药,建议医生为患者选择非适应证药物时,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在治疗方案选择上,抗抑郁药合并苯二氮类药物比例较高。虽有证据显示这种合并用药有助于降低药物早期不良反应,加快药物早期起效,但医生应严格掌握苯二氮类药物使用时间,避免长期使用导致停药后的撤药反应。对于AD急性期治疗疗程,部分医生认为2~4周足以判断药物疗效,这可能导致临床上的快速频繁换药。

从影响患者对药物依从性因素看,患者主要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及长期用药风险。建议医生治疗前将科学信息告知患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司教授重点介绍了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中AD与其他躯体、精神疾病共病及特殊人群AD诊治问题。她表示,儿童少年期AD治疗应以环境调试、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为主,仍无明显改善者,药物治疗可助于迅速中止发作,恢复社会功能;老年AD患者处方具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剂时应“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妊娠期AD者应根据妊娠期抗抑郁药分类选用。


精神分裂症

blob.png张聪沛  整合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治疗新模式

研究显示,医患之间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目标的认同存在差异。医生更关注症状相关的临床结果,而患者对整合生活质量和药物不良反应关注更多。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表示,为更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减少症状,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复发和再住院,整合治疗理念值得学习和推广。整合治疗包括治疗联盟、共同决策、患者及家庭心理教育、社会支持及服务体系,配以药物等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治疗模式。

治疗联盟是整合治疗的重要平台,不仅包括医生和患者,还包括能帮助患者康复的家庭成员、朋友甚至雇主和同事。张院长介绍,德国卫生部颁布法律规定,向精神科医生提供财政激励,以预防精神分裂患者复发和再住院。慕尼黑疾病管理中心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发并执行了一个依从性项目,采取治疗联盟干预方法,使复发及再住院率降低了70%,实现患者更好临床结局的同时,医生也获得了财政奖励。

意大利于1981年立法解除精神病院,经过20年时间,其精神病院全部转向整合治疗机构。急性精神病患者可有3个去向选择:社区精神卫生中心(20张床/20万人)、综合医院精神科(8~10张床/百万人)和精神康复机构。其中,精神康复机构配备咖啡厅、工坊、设计创意室、保洁、图书助理、玫瑰园、患者集体公寓等,巡视医生2名、护理人员10名,志愿者、义工若干。由一个城市或精神卫生中心成立若干个团队,从患者急性发作到痊愈康复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入其中。

医患共同决策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药物依从性、降低住院率,改善患者预后。家属对患者治疗有重要影响。家属的情感支持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治疗。

最后,张院长分享了所在医院关于社区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网络建设的经验,他表示,精神卫生进社区对全面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lob.png

CPA十周年庆典主题座谈会:“十年磨剑,水滴石穿”是本次大会的亮点环节之一。座谈会邀请了徐一峰教授(右一)、吴文源教授(右二)、郝伟教授(右三)及精神科从医10年、5年和1年的代表医生,就“如何增进精神科行业吸引力”以及“精神科职业前景”问题展开了讨论。专家们认为,应加大外界对精神科的了解,并加深与其他科室、公共卫生部门的交流与协作。

blob.png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十二届年会将于2016年同期在厦门召开,由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厦门市仙岳医院承办。会议最后,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吕路线院长(左)和厦门市仙岳医院王文强院长(右)进行了会旗交接。

blob.png

会上进行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的赠书发布。唐宏宇教授表示,该书由多位精神科领域临床和教学专家编写。编写形式上完全不同于本科教材,每一章都以临床病例开头,模拟临床过程。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