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萍 许奉彦)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不舒服,人们往往寻求专业眼科医生的帮助,并认为基层医生难以胜任。
然而,从日前召开的第30届亚太眼科学会年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传来消息,防盲治盲,基层医师恰恰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王宁利教授呼吁,防盲致盲过程中,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将主战场放在社区,实现早发现、早诊治、早干预,或可有效避免致盲眼病的发生。
前期筛查和控制 防治糖尿病盲的重头戏
糖尿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眼部并发症更会严重损害视力健康,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眼肌神经的麻痹、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的屈光改变等。
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失明属“可避免盲”,但自主就诊的患者大多是中晚期,“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是前期筛查和控制。”王宁利教授表示。
王宁利坦言,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形势严峻,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他指出,基层应成为整体防治的主战场,与此同时,基层医生诊疗水平也亟需提高,并呼吁基层版防治指南制定。
降低白内障致盲率还要靠分级诊疗
白内障手术率指每年每百万人中实施的白内障手术例数,可作为比较各国防盲致盲水平的代理指标。“发达国家白内障手术率为9000例/百万人群/年,印度为6000例/百万人群/年,非洲撒哈拉地区的46个国家为1200例~4300例/百万人群/年,而2014年我国每百万人群仅为1400例。”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赵家良教授介绍。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姚克教授认为,建立白内障分层诊疗体系、推广适宜技术是降低白内障致盲率、提高视觉质量的手段。“白内障实施分层手术治疗:乡镇卫生院负责首诊筛查及术后随访,基层欠发达地区开展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手术,市县级医疗单位进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省级以上单位适宜微切口或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另外。加强医师规范化培训,规范筛查及诊断技能、手术治疗技能培训,做好手术质量控制及优化管理。”姚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