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萍)如何实现规范疝病治疗手术操作?如何保障手术安全?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6月19~21日,第八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在沈阳召开,与会代表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我国每年约新发300万例腹股沟疝及超过50万例其他各类疝。较高的发病率对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陈双教授表示,疝外科医师要高度重视手术安全性问题。“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疝修补手术,认真学习腹股沟区的解剖,严格规范手术方法……”
陈双同时指出,除需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外,医生还需加强责任心,积极开展爱心活动。为此,陈双发起“善医行,疝医行”公益活动,活动组一行5人于今年5月份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为当地5名经济困难患者免费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并给当地20余名医生进行了免费技术培训。
《医师报》:疝和腹壁外科地位如何?
陈双: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而疝病的整个发展历程,恰恰是整个外科发展的缩影。从外科最初的技术如缝合、消毒到电刀、超声刀及材料学的进步,再到如今的腹腔镜、机器人等,在疝病领域都有所应用。而在疝病外科,更是走出了很多伟大的外科大师。美国外科学手术之父Halsted,在疝病治疗上便颇有建树。事实上,疝病虽小,但发病率并不低。因此,疝和腹壁外科不容小视。
《医师报》:目前,本领域有哪些最新指南?
陈双:本次大会发布了《腹壁疝外科治疗学(第四版)》一书。该书详细阐述了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基础理论、新概念、材料学发展和治疗方法,并首次列出适应证、禁忌证及术者资质标准等。
《医师报》:优秀的疝外科医生需具备哪些要素?
陈双:首先,医生基本功必须扎实。
其次,好医生是以患者为中心,从身体、心理、经济等各方面衡量,制定出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什么都能开、什么都会开、什么都敢开的医生,绝不是好医生。好医生要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和“不为”要把握度,这个度靠的是医生的鉴别能力。
此外,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能做错三件事情:第一是开错边,第二是留异物,第三是由于个人失误导致患者死在手术台上。医生一生中不可能不犯错误,但这三点,若多加注意定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