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6-26 总第362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6-26 总第362期
返回上层

总第362期

发布时间:2014-06-26

药械

标题导航

雷公藤治疗类风关遭质疑

发布时间:2014-06-26来源:《医师报》作者:本版责编:裘佳  阅读: 213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一项随机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雷公藤提取物与甲氨蝶呤疗效相当,且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但随后,发表在同期杂志的一封写给编者的信对雷公藤以及中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Ann Rheum Dis. 2014年6月17日在线版)

休斯敦贝勒医学院Donald M. Marcus指出,雷公藤在中国长期使用的历史并不能证实其安全性,上述研究的持续时间太短,仅24周,难以评估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评估的治疗安全性。他反对作者所建议的治疗适用于绝经后女性,指出其未考虑雌二醇长期降低的后果,包括骨质疏松症、骨折以及可能的心血管和认知问题。

此外,该治疗可导致肾功能损伤。中药其他植物尤其是马兜铃属提取物已应用了几百年,且仍广泛使用,尽管人们了解其肾毒性。Marcus引用了纽约石溪大学Arthur P. Grollman在台湾开展的一项研究。Grollman提到,100多年前已在动物实验中证明了马兜铃提取物的肾毒性,其研究发现,约1/3台湾人可能应用过含有马兜铃属的中药,因此可能存在肾功能不全和尿路上皮癌风险。重要的是,马兜铃酸的肾毒性作用不可逆,且其致癌作用可能在暴露后30年或更长时间才显现。

Marcus表示,虽然雷公藤短期的免疫抑制和抗炎特性可能与甲氨蝶呤相似,但这种药物不应被看作是RA患者的一种“安全选择,直到对其长期作用有更多了解。虽然雷公藤在中国被批准使用,但应被视为一种安全性有待研究的试验性治疗。

协和医院的研究显示,中药治疗改善活动度、疼痛、触痛和关节肿胀、红细胞沉降率以及患者的功能评估。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雷公藤提取物组、雷公藤提取物加甲氨蝶呤组以及甲氨蝶呤单药治疗组分别有29%、34.8%和43.5%的患者发生该不良反应。有几位女性患者出现月经不调,这是中药公认的一种不良反应。研究者提出,该治疗可用于绝经后女性及尚未考虑妊娠的女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