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线媛媛 张雨 杨萍)“一分钟之内,用止血钳将瓶子里的钢珠夹到盘子里。”这是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综合评价录取面试中的一道操作题。来自江苏省全省的1236名考生近日参加了面试考核。
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高兴亚介绍,这是该校第三次举办类似的操作考核,之前还考核过“穿针引线”、“方中取圆”,目的在于考查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动手能力与协调能力,查看面试学生是否具有做医生的潜质。同时希望他们将来在面对患者复杂多变的情况时,可以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高兴亚表示,前来面试的考官是多年从事临床工作、基础工作的专家,他们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可快速判断出哪些学生适合学医。
如今,医生的执业环境发生改变,究竟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学医?对此,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会长贾明艳表示,首先要有爱心,拥有对一切人的悲悯之心。只有这样,医生才能做到体恤患者,关爱患者,为其排忧解难。其二要有献身精神。其三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作风。其四要善于与人相处,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总而言之,当医生不是件容易的事,选中这个职业就要奉献终身。”
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曾提出十二字箴言,希望“人文心、科学脑、世界观、勤劳手”能成为医学生们奋斗终身的目标,医学院校则应最大限度地为所有医学生提供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训练机会,同时还要有一定程度的艺术熏陶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此外,医学生必须经常了解国内外医学领域最新动态、不断查阅医学文献,以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因此,熟练掌握英语是必须的。
除面试考核外,南京医科大学还设有“准医生体验”区,让学生们穿上白大褂,体验做医生的场景,感受医学职业,拉近考生与医学的距离。高兴亚表示,此次的面试招生也是对大众宣传的过程,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报考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