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中医妇科“经”、“带”、“胎”、“产”、“杂”病中,妇产科各类手术术后相关症状的恢复、计划生育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均可涉及。中医历代医家对此多有论述,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和化学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已为妇科学界所认同,在各地医疗单位中,临床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妇科感染性疾病占有很大比例。中医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辨证论治、着眼整体与局部统一性,内服外治并举,因人因时因证治宜,疗效确切平稳,副作用少;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在中医四诊与检验技术合参,通过辨证辨病结合,中西药合用相得益彰,在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与复发方面突显优势。
研究进展
正气不足,肾虚为本,邪之所奏,疫毒为标。围绕“扶正祛邪”防治妇科感染性疾病开展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燥湿止带、扶正益气、温经通络”等治则、复方、针刺及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表明中药对多种致病微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杀灭或抑制作用,为其对抗生素的“增效”作用不受微生物种属、耐药和检测技术时限性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揭示中药通过增强全身和局部抗感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微生态及调整炎症介质过度释放时缓解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进而达到“祛邪解毒”防治妇科感染性疾病的效果。
现状与思考
然而,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多为回顾性单病种疗效的观察,前瞻性临床研究报告较少,按照辨病选中成药与西药结合的治疗方式也是诸多医院的普遍现象。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不仅在对微生物的直接作用上,还有全身及局部的免疫功能、菌群微生态的平衡,炎症反应网络的有序调控及炎症因子作用的适度体现。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内服与外治并施仍为其疗法特点。开展基于循证依据的多中心客观临床评价,诠释中医药防治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以制定科学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策略仍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