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大医院的重要地位都不可撼动,大医院是中国医疗的“定海神针”,是中国医疗的“马其诺防线”。绝不能放任打着医改的旗号将大医院逼向绝路。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成为中国现有医疗状况的生动表述。人满为患、战时状态、缺乏人文关怀……大医院屡受诟病。逐步取消门诊、严格控制床位、不得盲目购买大型医疗设备……新医改中,大医院的“减肥”运动不断加速。
医疗的困局与难题,绝非大医院本身造成,大医院没有“原罪”,不能将大医院设定成医改的绊脚石、玻璃门。
我们不能紧盯着大医院的缺点而无视大医院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从患者角度来说,他们最核心的诉求是 “解决疾病的痛苦”。从全世界来看, “又好又快又廉价”就是幻想,拿郑大一附院与梅奥相比简直是可笑。面对着每天数以万计的门诊量,中国大医院创造的了“服务奇迹”。虽然落下就医体验不佳的骂名,这不能成为抹杀、否定大医院的理由。毕竟,老百姓用脚投票。
创造“服务奇迹”的同时,中国大医院更创造了“经营奇迹”。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大医院“苦心经营”养活自己。
应该对舆论场上揪着大医院“小辫子”,唱衰大医院、抹黑大医院,挑唆、制造医生与医院之间矛盾的问题引起重视,警惕这背后深埋的阴谋与阳谋,在医疗市场化的喧嚣中,丧失公立大医院这块中国医疗的坚固阵地,让资本掌握国人的“命运”。
对医生个人发展而言,大医院绝非一无是处,体制外就阳光明媚,这完全是一种悖论。
“大”并不代表着落后,这个“大”是责任重大、是意义重大。不能让大医院背“黑锅”。
医改不能把大医院放到对立面,公立大医院才是中国医疗的主力军。医改也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下狠心坚决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吸引大量优秀人才从医。
不能把“刀”架在大医院的“脖子”上,让大医院提心吊胆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