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6-16 总第45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6-16 总第456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6期

发布时间:2016-06-16

中西医结合专栏

标题导航

中西医融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发布时间:2016-06-16来源:《医师报》作者:俞瑾  阅读: 64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国际妇产科领域近80年来持续研究的热点,发病率为5%~10%,且呈增加趋势。患者中年后发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和心血管疾患,及妇科肿瘤的风险倍增,但临床上对其诊断标准的不确切,导致治疗效果难于提高和统一,虽研究上已进入基因水平,但尚难有较好结论。

传承与发展   中西医新舞台

我国1956年提倡西医学习中医,当时在沈自尹院士启动下,开展了肾本质的研究,笔者在继续生殖内分泌的中西医结合工作中,读到“肾阳虚,水湿聚痰胞宫致闭经”的中医理论,探得补肾化痰方,治疗PCOS获85%排卵率,1974年被列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成果。1980年后,笔者创制动物模型9d-ASR成功,在中科院张致一教授和军科院周金黄教授的鼓励下,发现了本方主要通过降低雄激素水平而扭转PCOS病理过程导致排卵和妊娠。日本东京菅井正朝博士验证本方后,在日本生产为“俞氏温补丸”。1989年国际PCOS研讨会上,大会主席以笔者的文章为开场白,让国际了解到中医在500年前已对本症有认识。

1980年,随生活条件提高,笔者按辨证变化以益气阴化痰祛瘀法带领医生和研究生们,治疗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PCOS,获得59.6%排卵率和47.1%妊娠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20%的效果。

从临床和动物模型中得出本方能从降雄激素而逆转体内三个恶性循环:降低胰岛素水平,抑制摄食、肥胖和瘦素水平和去除中枢对GnRH的抑制而获效的药理作用。2000年成为中国第一篇登在EI 4.96杂志的中医文章,在国际上起较大影响。同时,笔者认识了瘦素的增加可促血小板凝集而增加血黏度,提示此类患者在以后间断服用此方有预防PCOS远期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独树一帜  获国际认可

本世纪起,笔者在临床上对原方按症结合“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修改,对患者加用心理、针刺等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联系50年来以“天人合一”为指导,阴阳五行为思考方法,研究针刺促排卵、神经性厌食、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功能低下、不孕症等,提出了人体以全身性各类受体、酶、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乃至miRNAs等为节点而联合以大脑为重点的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成为大、中、小、微亿万个网络的女性生命网络调控论,及其在内、外因作用下不断发展的认识,再自觉以此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结果各个病的效果均明显提高。

在反复临床验证后,将PCOS中西医融合中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分为高雄激素(来源卵巢或兼有肾上腺)和高雄激素合并高胰岛素的二大型四小型,2007年发表本病排卵率达92%,妊娠率76%,此后又验证174例患者获同样效果,且症状解除,心情愉快。2009年国际PCOS研讨会上,PCOS学会前主席Bart Fauser教授肯定了这个国际上最高、最佳的效果,各级医师也在实践中验证了这个PCOS诊治模式。

笔者又在分型中,在临床宏观资料和微观资料之间,得出了可靠的科学对话。这不仅有利于PCOS的深入研究,也扩大了中医辨证内容并有利于国内最基层医师的应用,这个PCOS诊疗模式正申请在互联网医疗中心中开展远程医教研工作,让更多患者获益,并准备在大协作下开展基因等方面的研究。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