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面对中国特色的“医患关系”困局,业外人士的视角或许少了“自怨自艾”、“自说自话”,多了让人眼前一亮与耳目一新。今次开栏的“业外看医疗”便是希望换个角度看医疗,领略“不同”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5月以来,广东、重庆、江西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暴力伤医案件,有人甚至把刀架在医生脖子上让医生救人。虽然行凶者受到强烈谴责和应有惩罚,但医生们却感到了阵阵寒意。
伤医事件中,患者家属有一大堆理由证明他们殴打医生有理,但是,他们暴力相向的是什么人?是希望他能治病救人的人。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家属对医生喊:你们要是没有这个本事,就别开门做这个生意!如果医院是做生意,那救条人命值多少钱?价格谈不拢可以不救吗?医生不是万能的,救不活就要打人赔钱吗?这是典型的关系错位。
医患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信托”关系。信任在先,托付在后。患者看病求医,就是相信医生会把患者利益放在优先地位。殴打医生,对医生造成伤害,其实是把医生变成了仇人,你能把生命托付给一个仇人吗?你能相信仇人会救你的命吗?
无需讳言,我也曾和医生发生过矛盾。最近的一次采访,让我改变了对医生的看法。一个姑娘在车站晕倒后,心脏骤停,3名路过的医生迅速投入抢救,工作仅1年的90后医生孙慧文尽管没把握,但还是全力抢救,最终让患者恢复了心跳。
为什么要救路边的人?孙慧文说,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她也怕救不过来被投诉,但人命关天,自己不去救,她可能就没人救了。要是其他同事在场,他们肯定都会去救人。日常工作中,医生和患者可能会因沟通不畅而产生摩擦,也有医生担心出现意外时,自己被患者家属殴打,但在关键时刻,救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有良知的医生都会尽心尽力抢救患者。如果说一个医生救人是出于好心,3个互不相识,年龄相差二三十岁的医生一起救人,这就是本能,是医生的本能让他们一起去救姑娘的命。
请善待医生。如果一个医生知道面前的患者曾经殴打医生,他还能安心救治吗?如果医生和患者,像战场上的敌人一样,相互防备,相互敌视,医生不敢放心救人,患者疑虑重重不配合治疗,最终大家都会受到伤害。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努力。
(本文首发于6月12日医师报微信:DAYI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