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然而,针对这一人群是否应采用抗抑郁药治疗,以及具体选用哪一种药物,目前尚存争议。一项Meta分析显示,当考虑到抗抑郁药治疗严重抑郁障碍的风险,这些药物对儿童和青少年无明显优势;如需药物治疗,氟西汀可能是最好的选择。(Lancet. 6月7日在线版)
该Meta分析来自中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多国的研究者,对多种抗抑郁药及安慰剂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的疗效及耐受性进行了比较。
该Meta分析纳入34项研究、5260例受试者及14种抗抑郁药。受试者平均13.6岁,中位治疗时长为8周。值得注意的是,约2/3(65%)原始研究由药企赞助,大多数证据质量评级为很低。
结果显示,疗效方面,仅氟西汀显著优于安慰剂;所有抗抑郁药中,疗效最差的是去甲替林。耐受性方面,氟西汀显著优于度洛西汀(OR=0.31)及丙咪嗪(OR=0.23);丙咪嗪(OR=5.49)、文拉法辛(OR=3.19)及度洛西汀(OR=2.80)因不良反应停药的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自杀行为及观念方面,丙咪嗪、安慰剂、度洛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均显著低于文拉法辛。
研究者认为,针对儿童及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急性期治疗,抗抑郁药似乎并非利大于弊,如自杀行为及观念须加以关注。当前临床指南建议,年轻抑郁患者应采用心理治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治疗方面,氟西汀可能是相对较好的选择,但仅限于中-重度抑郁,且无法接受到心理治疗(如中低收入国家)或对非药物治疗应答不佳。
该研究第一作者之一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团队周新雨博士等于2015年发表的研究比较了各种心理治疗手段对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的疗效及耐受性。结果显示,人际疗法及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是这一群体最好的心理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