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6-16 总第45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6-16 总第456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6期

发布时间:2016-06-16

新闻

标题导航

血压早期达标 心血管获益佳

发布时间:2016-06-16来源:《医师报》作者:文韬 许菁 牛艳红   阅读: 590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既往研究显示,高血压早期控制可改善心血管预后,但研究对象主要是白种人。近日,在2016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上,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报告的一项FEVER研究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同样如此。(源自Medscape)

FEVER研究纳入我国109家中心的1万余例高危高血压患者,患者接受6个月氢氯噻嗪后,随机加用非洛地平或安慰剂,发现非洛地平组卒中、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这项分析纳入FEVER研究中的9711例患者,发现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在随机后1~6个月内血压达标者在5年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和卒中风险显著降低。

在随机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血压达标者发生卒中的HR分别为0.67、0.66和0.73;发生心血管事件的HR分别为0.61、0.70和0.75。

而且,在随机后1个月内血压达标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也明显降低(HR=0.55)。

此外,研究者对在6个内血压达标且在此期间未经历不良事件者的分析发现,与在6个月内达标者相比,在1个月内达标者在5年中更少发生心血管事件(HR=0.65)和全因死亡(HR=0.49);心血管死亡和卒中也更少发生,但组间无显著差异。

blob.png

重度肥胖患者

CABG术的感染风险增两倍

加拿大学者研究显示,重度肥胖患者在CABG术后的感染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而且重度肥胖还与CABG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有关。(J Am Heart Assoc. 2016,5: e003282.)

分析发现,重度肥胖患者发生感染风险是正常体重患者的3倍(OR=3.29),Ⅰ级肥胖(OR=1.6)与Ⅱ级肥胖(OR=2.34)患者的感染风险也有升高;此外,重度肥胖患者的整体手术并发症风险也有所增加(OR=1.35)。

重度肥胖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也更长(7 d与6 d);合并重度肥胖与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时间是不合并两病患者的3.2倍。研究者认为,伤口愈合会受到血糖控制不良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及术后需积极控制血糖。

研究共纳入了7560例受试者,并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18.5-24.9 kg/m2)、超重(25-29.9 kg/m2)、Ⅰ级肥胖(30-34.9 kg/m2)、Ⅱ级肥胖(35-39.9 kg/m2)与Ⅲ级肥胖(即重度肥胖,40 kg/m2)。

blob.png

双胎妊娠增加妊娠糖尿病风险

加拿大学者研究发现,双胎妊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风险增加相关,且受胎儿性别影响,但后续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未升高。(Diabetes Care. 2016年5月23日在线版)

研究纳入775 707例单胎妊娠女性和13 521例双胎妊娠女性(均为女婴,31.7%;女婴/男婴,36.0%;均为男婴,32.3%)。

分析发现,每100例妊娠中,双胎妊娠女性GDM粗发病率为5.63,单胎妊娠女性GDM粗发病率为3.79。校正混杂因素后,双胎妊娠女性GDM患病率更高(OR=1.30)。

每100例双胎妊娠中,均为女婴、女婴/男婴、均为男婴妊娠的GDM粗发病率分别为5.56例、6.08例和5.20例。

然而,校正混杂因素后,伴有GDM的双胎妊娠女性相较于伴有GDM的单胎妊娠女性,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降低(校正后HR=0.76)。

中国房颤注册研究: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有所改善  但差异仍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等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房颤患者的口服抗凝药(OAC)使用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足。(Stroke. 6月9日在线版)

研究者采用中国房颤注册研究数据。这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以医院为基础的注册研究,涉及北京20家三级医院和12家非三级医院,2011-2014年共入选11 496例房颤患者。

该研究纳入其中7977例患者数据。分析发现,CHA2DS2-VASc评分≥2、1和0的患者中,使用OAC的比例分别为36.5%、28.5%和21.4%。

持续性房颤、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栓塞病史、糖尿病、高BMI和三级医院管理与OAC使用呈正相关;而老年、既往出血、高胆固醇血症和已确诊的冠状动脉疾病等因素与OAC使用呈负相关。

2011-2014年,在CHADS2评分≥2的患者中,OAC的使用比例从31.3%升至64.5%;在CHA2DS2-VASc评分≥2的患者中,OAC的使用比例从30.2%升至57.7%。

此外,不同医院之间的OAC使用情况也有很大差异,提示房颤患者仍需进一步加强教育和提高意识以预防卒中。

blob.png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AHA和FDA相继表态支持限盐:

Lancet文章“低盐有害”说法寿终正寝

《Lancet》近期一项研究“低盐有害”的文章遭到几方面的围追堵截。《Lancet》的文章称,如果没有高血压,食钠较少的话,心血管病的风险反而增加。(Lancet. 2016 May20在线版)

 美国心脏学会(AHA)首先表态,认为该研究的发现根本站不住脚。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回音壁(SOUNDING BOARD)”文章,应用经典的Hill判断因果关系标准证实,低盐增加心血管风险是伪命题。

述评指出,在报告钠摄入与心血管转归呈J或U形相关的研究中,低钠组伴糖尿病、高血压、既存心血管病或其他慢性病的受试者比例高于高钠组。

这就表明,这些人可能由于进食较少等原因而减少钠摄入,可能导致了低钠摄入,这种低钠摄入和心血管事件增多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文章认为,《Lancet》文章使用的测量方法出了问题。用点尿钠测定进食盐的方法不准,因为每天的进食钠的水平是有变化的。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盐与高血压呈线性关系。而证明限盐可预防心血管病证据的文章中,使用的是精确测量食盐方法。

这篇文章一针见血的指出,应用不合理的方法的观察性研究即使观察的样本很大,也会得出错误结论,最终让公众失去挽救生命的机会。

这与AHA的观点是一致的,低钠饮食与心血管病风险仅仅是一种相关关系,并非因果关系。根据尿钠测定的低钠饮食者心血管风险高,是因为其他因素所致。

最近,FDA颁布了一项食品工业指南草案,以减少加工及方便食品中的钠盐含量。基本上给限盐定了支持的基调。

美国医学研究所专家指出,每天摄入不足2300 mg钠盐可以显著降低美国居民血压,最终预防大量的早发疾病和死亡。

美国CDC负责人Thomas R. Frieden指出,钠盐摄入量每减少400 mg/d就可预防3.2万例心梗/年和2万例卒/年,钠盐摄入量减少1200 mg/d可能减少1100万的高血压患者。10年之后,这些减少能够预防约50万例死亡,并可节约近1000亿美元的医疗健康费用。

PURE研究最新分析:多运动可降低死亡风险达50%

2016年世界心脏病与心血管健康大会上报告的 PURE研究最新发现,与未达到指南推荐的最低体力活动量的人相比,达到指南推荐的体力活动量者的5年心肌梗死或死亡发生率降低28%~50%。(源自Medscape)

 指南推荐,每周5 d、30 min/d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每周3 d、20 min/d的剧烈运动。在这项研究中,体力活动包括乘公交车上下班、做家务、娱乐或职业相关活动。

研究发现,全球有1/3的成年人没有达到指南推荐的最低水平的体力活动。

在5 年随访中,仅乘公交车上下班、做家务、娱乐等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即可使死亡风险降低28%,心血管风险降低36%,心肌梗死风险降低29%,心衰风险降低20%。体力活动量更大者的死亡风险则降低40%,心血管风险降低50%,心肌梗死风险降低42%,心衰风险降低40%。校正混杂因素后,体力活动仍有益。

研究者指出,每天半小时的快步走成本最低且可满足指南推荐,适用于所有收入人群,是减少全球心血管病负担低成本方法。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