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病监测项目组最新发布研究数据显示,我国≥35岁的无缺血性心血管病病史的人群中,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高危者占8.5%,其中男性、农村、教育水平较低、收入较低人群尤须关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 689)
数据显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高危者在男性中的比例高于女性(12.1%与4.9%)、农村地区高于城市(8.8%与8.1%)。
10年发病风险为中危和低危者比例分别为19.1%与72.4%,其中女性低危者比例高于男性(76.0%与68.8%)。
随着教育水平提高或收入增加,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为高危和中危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低危的比例上升。
研究者表示,我国指南推荐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仅适用于≥35岁人群,本研究引用现有的评估表,<55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相对较低,55岁之后有明显的上升(图1)。
本研究发现,≥65岁男性高危者比例达41.4%,相当于我国将近一半的男性老年人在未来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可能性>10%。
本研究从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项目的全国31个省市的98 712名成年受试者中,抽取其中≥35岁无缺血性心血挂病史者共计67 214人。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预测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