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6-30 总第45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6-30 总第45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8期

发布时间:2016-06-30

肿瘤

标题导航

重视患者止痛需要 个体化治疗癌痛

发布时间:2016-06-30来源:《医师报》作者:于伟  阅读: 54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6月18日,在2016年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上,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癌痛个体化治疗”专场启动,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致力于癌痛规范化治疗的专家就癌痛治疗中的热点和难点交流和分享经验,以指导更多的肿瘤工作者。

大会主席、陆军总医院刘端祺教授指出,阿片类药物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应针对癌痛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和镇痛时间。

blob.png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化疗科  邓涤副主任医师

吗啡即释剂宁养治疗集成经验分享

何为有效止痛?邓涤解释到,通过剂量滴定达到疼痛程度可接受且毒副作用可耐受。阿片类药物是控制癌痛的金标准药物,临床上可参考NCCN癌痛治疗指南等规范。

“吗啡即释剂是癌痛规范化不可缺少的剂型,它的功劳不可抹杀。”邓涤强调。吗啡即释剂是癌痛药物滴定、维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难治性癌痛治疗中不可替代。

吗啡即释剂应进行灵活滴定

NCCN成人癌痛指南推荐,弱化二阶梯原则,对疼痛评分≥4或出现疼痛急症临床征象的患者即可使用吗啡即释剂,同时,依旧强调以口服为主,进行个体化治疗。

稳定止痛应按时、按需给药

对持续性疼痛的患者,按时给予阿片类药物,同时处方按需给予短效药物治疗爆发痛。邓涤强调了吗啡即释剂4 h/次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无法用控、缓释阿片类药物缓解的包括爆发痛、与活动或体位相关的疼痛、给药末期出现的疼痛,给予缓解剂量的即释阿片类药物解救治疗。

PCA是难治性癌痛重要策略

邓涤介绍,患者自控镇痛(PCA)是一种符合止痛原则的用药方法,通过持续皮下输注,可改善患者依从性,让患者不再有“忘记服药、自我感觉总需要治疗、用药组合复杂等”感受。

在PCA疗效临床证据方面,邓涤团队开展的“晚期癌痛患者大剂量控缓释阿片药物转换为吗啡即释针剂PCA泵治疗的转换系数研究”和“需大剂量阿片止痛的晚期癌痛患者中吗啡持续静脉或皮下注射的疗效分析”显示,口服阿片疗效不佳的难治性癌痛患者,改用吗啡针剂PCA用药,仍能得到约70%的疗效,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耐受。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  殷东风主任医师

晚期难治性癌痛个体化治疗研究

NCCN成人癌痛指南等多部指南均强调,WHO止痛原则中关于强阿片药物应用二阶梯可前移,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可替代弱阿片类药物用于轻、中度癌痛患者的治疗。

2016年NCCN成人癌痛指南指出,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患者或已耐受患者,PCA可应用于快速剂量滴定。新指南强调,PCA装置推注剂量是通过医师设定的参数来控制,并允许患者“一旦需要”即可自行推注阿片类镇痛药物,这在其他各国已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验证PCA是否适合我国癌痛患者,殷东风团队进行了一项口服对比静脉快速滴定吗啡剂量治疗癌痛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滴定完成时两组均达NRS≤3分、疼痛缓解程度> 65%、ZPS评分及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明显改善。

“NCCN癌痛指南推荐的以小时为单位的方法具有快速、安全的优势,可使大部分癌痛患者较快地获得适合的止痛剂量。”殷东风表示,静脉滴定方法是对WHO止痛方案的有益补充,对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或已使用较大剂量的癌痛患者尤为适用。因进食困难而口服吗啡制剂止痛效果不佳即所谓阿片类药物耐受者,改用吗啡持续静脉或PCA术皮下注射止痛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对晚期或临终前患者使用PCA术皮下注射同样可取得良好止痛效果。

最后,殷东风介绍了2015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吗啡PCA使用情况,并指出PCA已作为目前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的镇痛给药方式,在癌痛患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科  谢广伦副教授

阿片类联合应用治疗癌痛新策略

癌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家属也是一种折磨;当癌痛得不到有效控制时,会加速肿瘤发展(影响睡眠、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慢性剧烈疼痛得不到缓解,会发展为顽固性癌痛,成为一种疾病;癌痛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重要原因。

谢广伦列举了几个病例,介绍在临床工作中面对4类特殊患者(包括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小儿癌痛、难治性癌痛患者)时应如何进行更好的治疗。

第一,应认识到癌痛不仅是由癌症本身引发的疼痛,还有其他一些非癌症本身,如癌痛治疗等引发的疼痛。这导致了癌痛症状之多,治疗之复杂。

第二,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疼痛程度、部位或性质变化,尤其是出现疼痛急症时,一定要重新评估,明确疼痛原因,以避免延误。

第三,药物治疗一般仍以三阶梯治疗原则为理论依据,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导,必要时加用辅助镇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第四,对于口服困难、无法口服者以及儿童癌痛患者,芬太尼透皮贴剂、吗啡静脉PCA及吗啡口服溶液是较为有效的止痛方式。

第五,药物控制欠佳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顽固性癌痛,可加用微创镇痛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最后,谢广伦总结到,应注意根据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癌痛治疗措施,制定个性化方案。为减轻癌痛患者的痛苦,需患者、医护人员、家属及社会多方携手,共同努力。

70年不变的责任与担当

“把健康送给您”

“作为1946年即诞生的老牌国有制药企业,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北制药)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质量为先,践行‘把健康送给您’的庄严承诺。”会议期间,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四公司总经理孙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2016年,正值东北制药70周年之际,东北制药提出了“为国制药70年”的口号,与祖国同步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贯穿渗透各个历史时期。

在孙晶看来,东北制药也正面临转型的历史时刻,东北制药积极响应国家医改工作,以医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原料药品加制剂的战略模式,以中高端学术推广活动为营销契机,更好地服务广大癌症患者。

翻开历史新篇章,东北制药不忘初衷。孙晶介绍,创新仍是企业发展的首务,把产品质量作为前提,目前已有400多个品种和20多种制剂类型。在麻醉药品研发上,在国内首创了硫酸吗啡口服溶液,给那些重度癌痛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还积极引进国内外一些主流的吗啡系列产品和先进技术。

此外,东北制药注重一些“老产品”的质量升级,如盐酸吗啡注射液作为东北制药的老品种,近年来在国外很多国家广泛应用于难治性晚期癌痛的PCA治疗。

对于未来,孙晶充满信心,东北制药将不断研发适合国人的新药,做国人能吃得起的放心药,支持和推动我国癌痛治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