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哮喘为哮喘诊断正确、合并症已排除或得到妥善处理,前一年需要高剂量ICS联合另一种控制药和/或全身性激素治疗(GINA 4-5级治疗)才能控制或仍未控制的哮喘。重症哮喘的常见表型为:
☆早发过敏性重症哮喘 患者儿童期起病,多有过敏性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病史及家族史,皮肤点刺试验多为阳性,且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病。患者Th2炎症因子如IL-4、IL-5、IL-13水平及Th2炎症生物标志物如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FeNO、血清总IgE及骨膜蛋白水平升高。一般对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反应性,应用针对Th2炎症通路的特异性靶向治疗如抗IgE单克隆抗体有效。
☆迟发嗜酸性粒细胞重症哮喘 12岁以后发病,尽管使用高剂量ICS或全身糖皮质激素,支气管粘膜活检和诱导痰中嗜性粒细胞持续升高。起病时病情较严重,症状更多,FEV1更低,更易出现重度加重,治疗困难,多合并鼻窦炎、鼻息肉、对阿司匹林敏感,死亡率高,易累及外周气道和出现气道重构。虽然缺乏过敏性疾病史,但IL-5、IL-13、FeNO等水平可升高。患者常对“激素抵抗”,但给予全身激素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仍可以得到显著改善。抗IL-5单抗、抗IL-13单抗、抗IgE单抗等治疗可获益。
☆中性粒细胞型重症哮喘 常为成年起病、吸烟的哮喘患者,缺乏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病史。常见于近致死性哮喘(曾气管插管)、突发性致死性等哮喘。伴有睡眠障碍和胃食管返流疾病(GERD)的鼻窦炎增加。支气管和支气管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诱导痰中,均见更多的中性粒细胞,大多数病例中性粒细胞增加与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相关。患者血浆、BALF和支气管上皮培养液中,中性粒细胞活化介质(IL-8、弹性蛋白酶、 MMP-9、IL-17A、LTB4、GM-CSF和TNF-a)增加。肺功能检查多提示“固定性”气流受限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更低,多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不佳,CXCR2拮抗剂治疗可能获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尚有争议。
☆肥胖型重症哮喘 指 BMI≥30 kg/m2的哮喘患者,女性占多数,哮喘症状重,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低、趋向于中性粒细胞增高、低特应性、中度AHR及可逆性、用力肺活量(FVC)下降,更容易合并湿疹、胃食管反流病,而少有鼻息肉病史。随着BMI升高,血清总IgE下降。患者对全身激素反应不佳,日需激素治疗剂量增加,对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更加依赖。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非肥胖者,TNF-α明显升高。手术减肥治疗可改善了肺功能、改善小气道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减少气道中肥大细胞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