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19日,第12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在合肥召开,本次会议以“科学、人文、实践、合作”为主旨,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近5000余名的肿瘤领域专家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分享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以期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前肿瘤姑息治疗研究领域的新成就和新进展。
“从刚刚起步,到千余人,再到今年的5000余人参会,数字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举办大会的吸引力、影响力的一步步提升,也代表临床医师对肿瘤的姑息治疗越来越重视。”CRPC主任委员王杰军教授介绍,近年来,CRPC在医学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相继成立了中国肿瘤姑息治疗培训学院、基层医院协作组、西部协作组、淮海协作组、放疗协作组,并启动了“CRPC中国行”“新丝绸之路”等学术巡讲项目。他希望CRPC在未来能开展更多的工作,进一步推广我国肿瘤姑息治疗理念,真正让我国广大肿瘤患者获益。
“姑息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能减轻患者及家属病痛和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李劲风主任指出,多年来,肿瘤姑息治疗在CPRC的大力推动下,已经成为肿瘤界热议的话题,并取得重要成就。安徽省各大医院在安徽省卫计委的带领下,自上世纪 80年代我省李同度教授在全国倡导发起了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至今,相继开展了很多肿瘤姑息治疗的工作,为全国的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做出重大贡献。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张文宝副处长表示,国家卫计委高度重视肿瘤规范化诊疗工作,先后印发了《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规定和要求,其中对肿瘤姑息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医学模式转变提出了明确要求。张文宝副处长高度评价了CPRC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并希望CRPC不断努力,为中国癌症领域不断培养人才,更好地解决中国肿瘤患者的病痛。
此外,本次会议启动了癌痛规范化全程管理工程(2016-2018)。
“癌痛规范化全程管理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促进学术发展的伟大工程,也是CRPC又一伟大壮举”,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王忠林先生表示,该工程的推出为促进癌痛规范化治疗理念的提升与普及,加强肿瘤患者的癌痛全程管理,有效提升中国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王忠林先生表示,萌蒂中国制药与学协会和各位肿瘤专家们共同努力,必将实现“让中国患者无痛”这一伟大的愿望!
谁才是抗癌英雄?
本次大会邀请了三位主讲嘉宾:浙江省肿瘤医院张沂平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梁军教授、北京陆军总医院刘端祺教授分别就“中国癌痛治疗的现状和展望”、“阿片类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癌症止痛的随诊居家服务”三个主题发表各自见解,并设下最强擂台,以题会友,与会场观众进行切磋。全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张沂平教授强调,我国癌痛治疗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度癌痛患者比例高,但强阿片类药物使用不足导致镇痛不足;居家癌痛患者依从性差;医患双方对阿片类药物仍存有偏见。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重视癌痛治疗;其次,使用正确的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筛查和检测;再者,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最后,应及时更新治疗理念,提倡强阿片类药物的尽早使用。
梁军教授指出,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癌痛的一线药物,是姑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阿片类药物的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等的合理选择上仍存在问题。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疾病与癌痛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阿片类药物。目前国内外众多指南一致推荐,口服缓释阿片类药物是首选。与此同时,应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以达到有效镇痛、不良反应可耐受、最大限度改善患者功能等。
刘端祺教授指出,落实向基层普及推广癌痛理念和用药以及居家治疗的工作刻不容缓。在癌痛居家治疗中,要规范医疗行为,教育并管理患者规范用药,遵循指南口服首选的原则,个体化的选择用药剂量,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止痛目标。目前,CRPC患者热线自2015年开设以来,已惠及上万癌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