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6-30 总第45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6-30 总第45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8期

发布时间:2016-06-30

循环

标题导航

非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血管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16-06-30来源:《医师报》作者:徐凯  阅读: 55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目前,在所有外科手术中,围术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比例约为1.4%~3.9%。因此,识别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术前评估

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肌梗死会增加外科围术期死亡率。另外,心脏缺血事件与外科手术的时间间隔也会影响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国外指南推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至少60 d再进行外科手术。

心衰  心功能不全也是外科围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除了收缩性心功能不全外,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也和不良事件明显相关。无症状心功能不全与不良事件的关系目前尚不确定,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心功能不全可能会增加围术期不良事件。

瓣膜病  严重瓣膜疾病会显著增加围术期事件。中度或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可使术后30 d死亡率翻倍,并使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3倍。此外,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返流也可明显增加围术期死亡率。

心律失常  目前关于心律失常与围术期心脏风险的研究较少。无症状心律失常可能不增加手术风险,但有研究显示,近期加重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可增加围术期心脏风险。

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疾病可增加外科手术围术期风险。目前指南推荐,围术期应用肺血管扩张剂,并推荐大型非心脏手术前由肺高压专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手术类型  手术类型与围术期心脏风险密切相关。围术期不良心脏事件率<1%的手术可定义为低危。通常这类手术创伤性小,体液丢失少,心脏负荷轻,如白内障和内镜手术。而开放性或血管手术一般为高危手术,围术期事件率>1%。

风险评估模型

很多模型可用来术前心脏风险的评估。修订的心脏风险指数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方法,包括六项预测指标:高危手术、缺血性心脏病病史、心衰病史、脑血管病病史、胰岛素应用病史、术前肌酐>2 mg/dl。通过该六项指标可估计患者围术期出现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心脏骤停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