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9-07 总第51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9-07 总第516期
返回上层

总第516期

发布时间:2017-09-07

博客

标题导航

没有晨间报告 规培等于没做

发布时间:2017-09-07来源:《医师报》作者:乔人立  阅读: 56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在全国推行了几年,但作为规培的基本内容,晨间报告并没有得到足够地的推广。

晨间报告的推广之所以受到限制,主要原因是因为很多规培项目没有设置专职项目主任——没有人把70%的时间用来教学,而教学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主持每日的晨间报告。显然,这个问题不是通过文章讨论可以解决的,而是必须通过制度化强制督查来推行。而另一个问题则在于,大家没能理解晨报与其它形式的教学会议的区别,这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晨间报告到底有多重要?可以这样回答——没有晨间报告,规培基本等于没做。

晨间报告的主要作用是让住院医练习当一名患者“交到了自己手上”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现在经常能听到医生同行们的感慨:把患者交到住院医手上,你放心吗?

可是,为什么不放心?更重要的是,应该怎样进行培训才可以放心?

夜班值班,新收入一位患者,主诉胸闷气短,急诊室以可疑心绞痛收住,这位患者可能很快并发大面积心梗或恶性心律失常而致死,可能需要立刻转往ICU,立刻安排实行导管介入,需要高级医生的参与,但也可能只是无特异性的胸闷,不需要任何侵犯性干预。这种情况下,住院医应该做些什么?他当然可以立刻传呼主治医师,请示做什么。可是,且不说主治医师回话需要时间,如果一名住院医自己拿不出判断方案,只能百分之百地请示执行主治医师的指示,那么他可能就只能做个住院医。

完善地处理病例需要理清头绪,建立鉴别诊断,然后着手确立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等。可这些大部分都不属于住院医师的职责范围,也不是能不能“让人放心”的决定因素。

实际上,最重要的判断是在正规临床行动之前。医生在最初接诊患者时就应该判断出,病情有多严重,会不会致命,进展的速度可能有多快……这些判断虽然会有病情、症状等客观指标供参考,但也需要在极短时间里将客观数据与分析转化为主观决定并落实行动,其中除了知识与科学,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医生自己的信心。这些,正是通过培训才能建立的。 

晨间报告就是利用一个个临床实例的场景,锻炼住院医师的判断能力。晨间报告更重要的目的是让住院医明白,在病例诊断明确之前,应该怎样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晨间报告的简述要点环节就是要让住院医充分发挥积极性,进入到值班小组负责人的状态,设身处地构思自己应该怎么做,随着临床资料积累或病情变化又应该怎样应对,怎样调整方案。

晨间报告是住院医师每天都要参加的常规教学活动,项目主任除了要在晨间报告时掌握会议节奏之外,还要在住院医陈述病例的关键点上加以引导点拨,让住院医的思路集中在正确的轨道上。虽然不知道大师该怎么培养,但好医生,尤其是偏重逻辑思考与判断的内科医生,都是这样培训出来的。

规培,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一砖一瓦的积累,不需要高大上的论证与演讲,美国如此,中国亦然。而晨间报告,乃是培训必不可少的主要环节。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