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5-12 总第45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5-12 总第451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1期

发布时间:2016-05-12

博客

标题导航

美国经验:专培造就名医

发布时间:2016-05-12来源:《医师报》作者: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 乔人立  阅读: 1830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如果将方先生跨越两国求诊的过程比作中美医学服务之间的PK,按照中文媒体常用的描述方式进行总结,应该是一家“完胜”。自然,另一家就应该是“完败”。

然而,病例真正让我触动之处在于,谁都无法否认,病例反映出中美医学系统间存在巨大差别。我心中由此生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感觉,虽然中国的医疗有别于美国,但这个差别的成因完全可以克服与消除,而我所处的位置使我有条件把这件大事促成。毕竟,我的家人、朋友和十三亿国人同胞一样都处于中国医疗系统的照顾之下。

为此,我展开了一场从单枪匹马开始,持续已经超过十年的上下求索。

那么,差别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

经验造就高明医生?

是经验所限吗?一谈中美医学质量差别,中国有关人士第一条论及并引以为傲的就是中国医生比美国医生经验丰富,见的病例多。但从放线菌生存环境分析,中国飞尘不小于美国,人们还没有常规牙医保健的习惯,放线菌病例肯定比美国多,只是大多数病例的诊断在“经验性治疗”中被掩盖淹没。方先生病例恰恰说明,原始经验并不足以自然或必然的转化为有用的临床知识,无意识的、不加提炼升华的“经验”积累再多也不足以造就高明的医生。

是医疗设施吗?如今中国的大医院,无论建筑、计算机系统,还是诊疗所需各种大小设备,大约早已超越美国。在方先生病例中,在美国进行的检查几乎在中国全都做过,而且结果也非常一致。差的只是最后一步含银染色,而做这项染色技术没什么特别,制剂成本不过几十元钱。

因此,问题的根本在于,患者在中国求诊的十几个月里没有人要求过做这项染色,也就是说,有关的中国医生没有人认识“硫磺颗粒”,因而没有人在鉴别诊断中想到过放线菌病。

可是,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理论+书本  

专科医生更需系统培训

临床医学服务的任务可以大致分成两块,普及与深入。普及的重点在于简单实用,经验治疗非常适合,病愈即可,不必追究确诊。而深入则不同,确诊,成为对付少见难治疾病的目标,也是衡量现代医疗水平的标志。深入检查,寻求确诊,意味着尽量避免经验治疗,这就需要经过专科训练的专科医生。

专科医生处理更多的是少见的疑难病例。既然少见,可能某一位具体的医生永远也没有机会见到过某一种真实病例。因此,与经验相比,专科医生更需要系统的理论与书本知识培训,而且要有认证考核以经得起明确的、高难度的标准检验。例如,放线菌病医生虽然可能并没有见过,却不能不通过书本理论知道其临床表现,因为在肺部肿瘤状阴影又不是肿瘤情况下,放线菌病属于鉴别诊断清单里必须包括的一项。

中国的医学教育系统里没有正式的专科医师培训阶段,这乃是中美医疗差别的根本之所在,而建立中国的专科培训则是大幅度消除中美差距的最有力手段。

经过多年努力,反复说服论证,我已经促成中美两国有关部门与组织协作,于2014年9月携手在中国五座城市八家医院,按照美国模式,首次开始了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生(PCCM)培训项目。2016年,中国政府部门决定筹备在全国所有医学专业开展专科医生培训,并已经批准支持将PCCM纳入首批试点。 PCCM项目将扩大到全国三十家医院,并扩大招生数量。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