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医生
是健康掌舵人
本报讯(记者 董杰)日前,在“家庭医生相伴,知己健康同行”交流会上,美国独立执业家庭医生郭伟介绍了美国家庭医生在医疗上发挥的作用。
郭伟介绍,当今的美国医疗系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家庭,家庭医生是一个家庭健康的掌舵人,而不是单纯的健康守门人。“依靠家庭医生的专业顾问水平,使得患者转诊时有的放矢,也避免了高昂治疗费用的发生。”
美国家庭医生能够得到信赖,与家庭医生严格的培养机制分不开。郭伟指出,四年制医学院毕业后,要经过三年严格的住院医培训及考核。培训期间需在各科轮转,此外还有医学伦理和人际关系培训。“美国非常重视医患关系的培训。他们认为,医患间的互信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吸引患者看家庭医生的前提。”
医生是卒中防控的重要参与者
本报讯(记者 邢远翔)我国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早10年,为提高患者出院后长期依从性这一重大的二级预防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日前全面启动了“从规范到实践——脑卒中二级预防诊疗优化项目”。
与会专家指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次复发的风险比健康人群高9倍,其中1年内复发率为16%, 5年内为50%。因此,需要医生从病房开始对患者进行复发风险评估和分层,使预防工作更加精准化。
据悉,该项目将在25个省市开展,覆盖100家基地医院的神经内科。通过“分层筛查、终端管理、宣教培训”的方式,探索构建二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网络体系,建立多学科协作的规范诊治,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远程医疗发展遭遇质控难题
本报讯(记者 宋攀)国内远程医疗推广普及不仅遇到技术难题,也遇到了技术规范、质量控制和监督难题。11月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锋在中美华人医师远程医疗合作项目启动会上指出。
远程医疗是指医疗机构间开展远程诊断、监护、病例讨论等,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胡瑞荣介绍,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实践经验,70%的患者通过远程医疗在家门口解决了问题,而此前,他们则需2-3天的时间到医院就诊。
张锋透露,国家十分重视远程医疗发展,要求所有三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也必须要有远程医疗内容。
然而,据中日医院一位科主任介绍,在远程医疗实践中,三级医院医生与基层医生在对话上存在问题。如,申请的病例并不适合远程医疗、申请会诊的医生对病历资料掌握不全等。
王辰指出,中日医院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远程医疗管理和培训基地,与美国华人医师网络医院联合开展的中美华人医师远程医疗合作项目,或为探索解决当下远程医疗困境提供借鉴。
中日医院完成112例支气管热成形术
本报讯(实习记者 李彤彤)11月9日,“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度/难治性哮喘进展媒体见面会”在京召开。会上,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林江涛教授宣布,自2014年3月进行第1例手术至今,该院已成功完成支气管热成形术112例,是国内乃至亚太地区开展该手术最多的医院。
哮喘患者中5%为重度/难治性哮喘,其发病率增加是哮喘致残、致死主要原因。
林江涛介绍,平滑肌增生导致气道狭窄是哮喘的主要病因。“支气管热成形术”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削减增殖和积聚的气道平滑肌,使气道更通畅,从而改善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
林江涛表示,其团队将围绕支气管热成形术开展多项研究,为临床带来更多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