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1-12 总第42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1-12 总第429期
返回上层

总第429期

发布时间:2015-11-12

人 文

标题导航

消极保护思想扭曲医道

发布时间:2015-11-12来源:《医师报》作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王 岳   阅读: 179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问问现在临床上的医务人员,最令其头痛的莫过于医患关系。医院的管理者也很头痛,因为这些年没少强调医患关系,几乎逢会必讲。结果呢?在过去的2014年里,最让医务人员难过的一个词已经不再是“医闹”,而是 “伤医”。

事实上,最让医疗行业人士无法理解和伤怀的已经不是一起起伤医或杀医的事件,而是在悲剧之后,不仅没有得到公众、网友的同情与声援,却得到了一大堆“活该”、“大快人心”的跟帖。

一两个偶尔举起凶器的患者可以被绳之于法,可是当多数人对医务人员不满意、甚至“同仇敌忾”的民众时,难道我们还不该从自身查找问题吗?

这些年,一些医院对医患纠纷的处理往往只是简单的“对症下药”,一罚了事。更有甚者,为了减少眼前的纠纷,而以“消极保护”思想扭曲“医道”。


为医的尊严和幸福究竟来源于哪里?

前不久,我在一家三级医院发现,《手术同意书》已经被改名为《手术志愿书》。再仔细查看患者签字栏,几乎都以“要求”二字开头,“要求切除双侧卵巢”、“要求输血小板”……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某位著名医学专家此前在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义愤填膺地跑题:“今天,我们的医生已经不会给患者看病了,因为为了减少纠纷,他们只记得两句话:‘可查可不查的一定要查,可救可不救的一定别救’。”话音刚落,下面居然掌声一片。

医生们为什么会鼓掌?我估计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说很解气。尤其是,在医患纠纷频发的当下,如此“看病”似乎可以对医生起到一种“消极保护”的作用。但是,很快地,人们会发现《志愿书》和“要求”并不能减轻一丝医务人员对患者应尽的法律责任,反而会令医患关系变得对立、疏远、甚至冷漠;并且这种“消极保护”造成滥开检查、推诿急危患者的现象屡禁不止,并最终导致医患双方两败俱伤。

试想,当你年近九旬,一身疾病的时候,在这种可怕的“消极保护”思想之下,你将很难找到愿意接收的医院。已经成为“易碎品”的你,万一稍有闪失死在医院里。医生护士会想:那可会发生纠纷的呀,建议患者转院是上策。试问,长此以往,我们的医务人员真的能感受到为医的尊严和幸福吗?又真的可以重构和谐的医患关系吗?


blob.png

医疗中的“丛林逻辑”

这些年,行业内的不正之风为何屡禁不止?我想也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思想有关。由于补偿不到位,所以政府对医院有愧,便在行政管理上睁一眼闭一眼,加之管办不分,导致政府行政威慑力很难震慑公立医院和医生。于是,“对不起患者”的事情屡见不鲜,愈演愈烈……

面对患者需求不断增加的医疗行业,医疗机构非但不是迅速转变医疗服务模式与观念,反而遵循了一种“丛林逻辑”——“你对不起我,就别怪我对不起他”。于是,最终各种困难和问题被转嫁给患者。医院的楼越来越高,设备越来越好,可是医疗行业与患者的关系却越来越差,两者之间维系关系的“信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这种逻辑下,“商业利益”倒成了医疗行业的“朋友”。更有极甚者,滥用药物,已经突破人不得“图财害命”之道德底线,更遑论医生之道德底线。我想,这可能才是今日医生越发感觉职业幸福感下降,缺少基本尊严感的关键吧。

回至篇首,法律上“知情同意”制度完全没有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而今天绝大多数的临床医生却还在将其理解为“免责”、“保护医生”或“走个程序”、“负担”,少有医务人员将“知情同意”上升到教育患者的高度去看待和重视,这何尝不是这些年患者签字越来越多,而纠纷也越来越多的原因呢?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