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省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与防治重点实验室等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南京肿瘤生物学诊断与治疗国际研讨会(肿瘤微创综合治疗研讨会)顺利召开。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陈锦飞教授主持会议开幕,指出在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时代,要致力于临床和科研相结合发展。此次大会主题为“肿瘤分子分型与精准医学”,并设有“肿瘤基础和转化研究”和“肿瘤微创综合治疗”两个分会场。
报告一 精准医学发展的战略需求和重点任务
詹启敏院士在本次会议上讨论了我国精准医学发展的战略需求和重点任务。詹院士指出,目前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主要还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等手段,这些对于肿瘤研究只是冰山一角。
肿瘤精准医学可以有效改善上述局面。其是基于肿瘤患者“定制”的医疗模式,即“对症下药”,针对每一个肿瘤患者个体特征而定制和实施医疗决策。肿瘤精准医学诊断检查不仅限于基因和蛋白检测,还包括遗传、分子及细胞学信息、生活方式、环境信息等在内的大数据综合分析,旨在实现精确诊断。肿瘤精准医学治疗不仅限于靶向治疗,还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各种治疗方式综合运用的精确治疗。
“肿瘤精准医学的总体思路是将肿瘤防控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三个环节与精准医学的‘精确、高效、安全、经济’结合到一起,实现‘合适的病人、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治疗’。”詹院士提到。其重点任务包括:精准防控技术及防控模式研究;分子标志物发现;分子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精确诊断;临床精准治疗。詹院士还提出了肿瘤精准医学的几个设想,包括建立生物样本库;建立基因和蛋白分析平台;建立大数据平台。
精准医学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必然,将使得目前临床疾病诊断方式、疾病的分类分型,临床诊疗路径,临床诊疗的规范、指南、标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推动一批新型的医学健康产业发展。
报告二 肺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及转化医学应用
肺癌的治疗已进入基因水平时代,基因组学研究是未来肺癌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基础和重要方法。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教授介绍了“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精准医学包括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及精准治疗。
“从基因组学看来,目前我们已找到很多遗传易感基因,在不远的将来可用于精准预防,预测肿瘤高危人群,及时给予干预。”沈教授介绍。
精准诊断就是如何利用目前基因组学的进展进行分子分型。不同的肿瘤异质性很强、差异很大,只有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精准治疗。所以,要使用基因组学的手段以及其他多组学手段来实现分子分型。精确的分子分型需要基于目前生物学进展。若分子分型比较精确、能够找准靶标,那么研发靶向药物以及针对靶点进行精准治疗就能够实现。精准医学一定是基于目前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精准预防、精准诊断以及精准治疗。
报告三 鼻咽癌转移转录因子TEL2
据WHO统计,约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南方,如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鼻咽癌发病率是欧洲和北美发病率的100倍以上。而远处转移率高(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以及双侧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的临床特点之一,占初诊患者的10%~13%,初诊时以颈部为主诉者达40%~50%,是鼻咽癌治疗及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康铁邦教授介绍了其团队通过转录因子芯片,在低转移能力和高转移能力鼻咽癌细胞株(S26 和S18)以及原位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筛选差异的转录因子。发现TEL2转录因子在高转移能力细胞株和淋巴结转移灶中呈现低表达,并且能够直接下调PAI-1蛋白表达。同时细胞模型显示TEL2依赖于PAI-1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迁移和浸润。在鼻咽癌临床组织的免疫组化研究中也发现TEL2与PAI-1表达负相关,高表达的TEL2和低表达的PAI-1具有更好的生存时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甲基化可导致TEL2在鼻咽癌高转移细胞中低表达。
该发现为今后鼻咽癌患者,尤其是远处转移患者的个体化精准医学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线索和策略。
报告四 从转化医学角度探索肺癌代谢组学
肺癌是全球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肯塔基州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处于首位。过去十年癌症研究揭示了代谢组学在发现可用性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向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肯塔基大学Markey癌症中心Teresa Whei-Mei Fan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在代谢组学研究领域的进展。其使用13C6标记葡萄糖分子作为示踪剂,结合核磁共振和MS-based稳定同位素代谢组学(SIRM)分析了5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内代谢重编程。发现了补缺性丙酮酸羧化酶(PC)运转提高是组织癌变的重要成因之一。
除了能量生产外,癌细胞增殖还需要一个活跃的Krebs循环以生物合成其代谢前体。若没有补充物,Krebs转移循环中间体不能持续满足肿瘤细胞合成代谢的需要。因此,丙酮酸羧化作用是支持癌症细胞生长的两个主要补偿性途径之一;另一个途径是由谷氨酰胺酶(GLS)介导的谷氨酸代谢。
为确定GLS在肿瘤代谢中的作用,进而检测了PC和GLS蛋白在86个NSCLC患者肿瘤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PC蛋白在肿瘤组织中升高8~10倍,而GLS表达在肿瘤和良性组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使用shRNA沉默PC表达,会显著降低体内体外肿瘤生长和存活。
沉默PC不仅减低PC介导的Krebs循环,也降低了GLS介导的代谢活性,进而导致减少脂质合成代谢。其结果表明,能量生产和合成代谢途径的妨碍仅与PC补偿有关而与GLS代谢无关。SIRM方法应用于体外肺组织切片进一步表示,使用Se抗癌化合物可以阻止PC回补而导致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下降和肿瘤组织坏死。
“PC将是肺癌治疗中一个有前途的靶点。”Fan教授总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