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6-04 总第40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6-04 总第407期
返回上层

总第407期

发布时间:2015-06-04

青春期医学

标题导航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缘起家长

发布时间:2015-06-04来源:《医师报》作者:马莹  阅读: 52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一段孩子的独白:

“我爸爸太严厉了,如果我在饭桌上调皮地看看他,他就会在桌子下面踢我。父亲也有一个这样的爸爸,他爸爸也这样对他。”   

——多尔,15岁

“我们可以看到父辈一代会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存留在潜意识中的记忆无意识传递给子一代。孩子的一切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都与父母、家庭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甚至可以这样比喻:孩子是症状,而家长是病因。那么家长在孩子心理行为发育问题中都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马莹用一段孩子的独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修理”孩子,而医生却要追本溯源,要看到问题的起源地在哪里,也就是通过一些方式让情景再现,沿着路途把一个个扣子都解开。当家长像回放一样看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时,在决定改变方向不再针对孩子时,就是问题解决的开始。所以如何呈现孩子与父母问题的根源就变得非常重要。为了能够生动的、无阻抗的、动态的反应家庭成员的状态,所以我们选择了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弗洛伊德指出,艺术作品可以作为个体无意识表达的通道。随着家庭疗法的发展,Hanna Yaxa Kwiatkowska(1978)将绘画治疗引入家族评估和家庭治疗之中。他发现,全家共同参与艺术创作时,对于整个家庭关系和某些家庭部分的修复,可以产生正性作用。家庭绘画也可以显现出成员之间的连结关系。 房-树-人绘画可以直观的反应家庭成员关系、成长过程、自我认识等。

 分析结果发现,单亲家庭或父亲长期在外,母亲易表现为过度保护,不能断奶,阻碍孩子成长。孩子易表现为女性化、敏感、胆小、情绪化。父亲由于没有过多保护,孩子易表现为压抑、退缩。寄养儿童如情感孤儿般渴望父母关爱。父母不和的孩子的易表现为退缩,焦虑,压抑,行为上常咬手,擦腿(或手淫),抽动并厌食,家长的目的是反复纠正,孩子的反应常抵触、低落、反抗。实际效果使孩子真的成为了“标签”孩子。

 父母由于工作忙而忽略孩子后,孩子缺少玩伴,自我陪伴,自我消化 ,下意识自我解决问题。当青春期碰上更年期 ,孩子成为情绪宣泄的对象 ,家长的嘴就是刺伤孩子的“利剑”, 孩子或者会用生命对抗,用鲜血证明生命的存在,从而发生一系列悲剧。

父母的角色应该为创造者,带动者,陪伴者,这既是问题发源地,又是解决问题的决定因素。能够成为孩子真正的陪伴者,是我们最终的希望。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