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报告指出,从2011年至今,全球控制非传染性疾病进展不足,且发展极不平衡。7月10日联合国大会上,WHO新发表《世卫组织2014年非传染性疾病国家概况》,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我们并不缺少承诺,缺乏的是行动能力,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疾病的挑战巨大。(来自WHO网站)
据统计,每年有3800万人(2800万人来自发展中国家)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因为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近1600万人在70岁前过早死亡,8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过早死亡大部分可以预防,政府应通过基本措施减少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增强医疗卫生系统应对能力。
“虽然很多国家在处理‘流行的’非传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进步,但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全球的死亡率仍很高且在持续增加。我们亟需更大胆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减轻影响。”WHO发言人表示。自2000年以来,全世界各区域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均有所增加,其中东南亚区域和西太平洋区域增幅最大。
此前,190多个政府同意实行一项世卫组织全球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遏制非传染性疾病流行问题,使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减少25%,即25×25目标。此次会议,各国领导审查了计划开展以来取得的进展,并讨论如何加快行动减轻非传染性疾病负担。
报告指出,194个国家中95%的国家卫生部设有专门负责非传染性疾病的司局或部门;自2010年以来,世界上一半国家制定了专门处理这些疾病的计划和预算;监测主要危险因素(如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和有害使用酒精)的国家数目增加了一倍。